肠道微生物紊乱诱发重症肌无力的潜在机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ypig_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重症肌无力(MG)被认为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且相关标志物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给其早期诊治带来一定挑战。近期一些研究证据证实肠道微生物组在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稳态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失衡,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受到攻击而致功能障碍。我们猜测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群落构成改变和相关代谢途径调控体内免疫稳态,导致重症肌无力疾病的发生。目的:1.通过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粪便进行微生物和代谢组学的检测,探索疾病状态紊乱的微生物群落改变。2.通过比较重症肌无力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微生物和代谢组学,筛选疾病的候选微生物和代谢标志物。3.通过移植重症肌无力患者粪便到无菌化小鼠中,探索疾病相关肠道微生物是否影响小鼠的运动能力以及免疫功能。方法:本研究对7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和同期纳入的74例健康对照人群(HC)进行了16s rRNA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统计学确定组间差异的微生物物种及代谢物,基于差异结果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构建可诊断重症肌无力疾病的最优标志物组合。此外,将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的肠道粪便移植到无菌化的小鼠肠道中,待肠道微环境稳定后实施行为学测试。随后采用16s rRNA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小鼠肠道内容物,同时对小鼠血清进行了多因子水平的检测。结果:本研究发现MG的特征是微生物α多样性显著降低,伴有紊乱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和代谢途径。肠道微生物构成与代谢组变化有关,其中有38.75%细菌OTU(操作分类单位)的改变与一系列代谢生物标志物具有显著相关性,一些微生物尤与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有关。此外,特定的肠道细菌及其相关代谢物的标志物组合使MG与健康对照的区分准确度达到了100%。为了研究受紊乱的肠道微生物群是否会导致MG的发病,首先在无菌(GF)小鼠中定植MG患者微生物群(MMb)或健康人群微生物群(HMb),随后使用MG的经典动物造模过程进行免疫注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HMb小鼠,MMb小鼠表现出了显著受损的运动能力;而MMb和HMb共同定植的GF小鼠(CMb)逆转这种行为改变。值得注意的是,MMb小鼠也表现出与MG患者中类似的粪便微生物及代谢途径紊乱。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群落构成及其效应分子可能与MG的发病。结论:我们研究发现MG伴有显著的肠道微生物及微生物源代谢紊乱。紊乱的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微生物源代谢代谢途径调节免疫系统参与MG的发病。该研究为认识MG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为发现新的诊治靶点提供证据。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而城镇化建设也已经达到了转折节点。为促进经济和城镇化的双重发展,国家急需找到新的“动力引擎”。特色小镇作为一个既可
近年来,小微企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其管理特点、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银行往往不愿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贷款业务,小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对我国的养老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从浙江省试点并逐步推广实践的特色小镇建设日益兴盛,以康养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这类小镇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新月异不断革新。由于人们对生活与工作的环境要求日益增多,我国中小型建筑公司的数量也随之增多,而中小型建筑公司在开展工程项目
静态口令认证技术是当前互联网上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身份认证技术,随着网络应用的日趋复杂和网络空间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静态口令的应用面临着很大挑战。近年来,针对静态口令生成算法、攻击算法的研究日益火热,为安全系统设计提供了崭新思路。论文梳理了国内外静态口令相关算法研究进展,可为身份认证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006-2008年我科收治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5~70岁,平均42.5岁;病程3~10d,阑尾切除术后15例,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6例;糖尿病3例。32例患者切口用安尔碘清洁创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赤芍合剂治疗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