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指征的变化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3160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及探讨子宫切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指征的变化。  研究方法:1.通过回顾性分析因良性疾病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435例临床资料,疾病种类分为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AUB、CIN、POP、卵巢良性肿瘤、其它诊断。手术入路分为:VH、LAVH、AH、TLH、中转开腹及机器人辅助下全腹腔镜子宫切除。通过分析纳入研究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各手术入路的特征;2.通过对比2008年至2013年间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指征的变化情况。  结果:  1.手术指征的变化  1)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49.3%),其次为CIN(18.8%)、子宫肌腺症组(12.2%)、AUB(7.1%)、POP(6.7%)、卵巢良性肿瘤(4.8%)、其它诊断(1.1%)。2008年至2013年除了CIN的比例有所增加,其余手术指征均有下降趋势。  2)未绝经患者主要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组(57.6%)、CIN(19.9%)、子宫肌腺症(15.7%),子宫肌瘤及子宫肌腺症2008至2013年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CIN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余手术指征的变化无明显趋势。  3)已绝经患者的主要手术指征为POP(26.0%)、子宫肌瘤(22.5%)、卵巢良性肿瘤(19.6%),各手术指征的百分比变化无明显趋势且波动浮动大。  2.手术入路的选择  1)4435例病例中VH组为3385例(76.3%)、LAVH组923例(20.8%)、AH组87例(2.0%)、TLH组24例(0.5%)、中转开腹组14例(0.3%)、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切除2例(0.0%),其中手术入路采用VH/LAVH占了97.1%。  2) VH的生育次数(1.6±1.0 vs1.4±0.9, P=0.000)高于LAVH。LAVH的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的比例(21.5% vs32.7%,P=0.001)及BMI指数(24.61±3.2 vs24.35±3.18,P=0.028)、术中出血量(99.7±145.6 vs208.7±248.5,P=0.000)高于VH。而两组的年龄(48.6±8.9 vs49.0±8.1,P=0.211)、手术时间(67.1±39.1 vs68.9±38.2,P=0.229)、术后出院时间(5.6±3.6 vs5.6±4.7,P=0.653)无差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6% vs13.8%,P=0.080)两组之间无差异,但LAVH的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发生率要高于VH(0.4% vs0.2%,P=0.01),术中肠道损伤(0.1% vs0.2%,P=0.645)、术后发热(3.7% vs8.7%,P=0.986)的发生率(11.6% vs3.8%,P=0.080)两组之间并无差异。  结论:经过对本研究中44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可得出以下结论:  1.子宫肌瘤是未绝经女性行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绝经后女性的首要手术指征为POP。  2.解放军总医院妇科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的病例中,97.1%经微创手术(VH/LAVH)完成,显示出我科将微创观念贯彻到疾病治疗中。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其中,VH是最佳手术入路。LAVH是VH的重要补充,术者掌握全面的手术技能以便可以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四肢骨折功能锻炼中进行优质护理所产生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且在功能锻炼期间进行不同形式的护理跟踪,观察组施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施行常规
目的:粗隆间骨折是创伤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术后病死率极高,术后护理相关的高昂消耗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护理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源于采用传统骨折康复的方法无法获得
目的 分析对于全麻手术患者开展麻醉苏醒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麻醉苏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6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