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说中底层人物的认知意义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把大批人口堆积在底层,新世纪以来将底层民众作为主体进行文学创作的底层文学成为文坛上异军突起的文学样式。在大量底层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形象:有的由于对身份、权力的过度追求而导致自身的异化,城乡的差距演变的“仇富”心理造成的城市异化;有面对困境努力挣扎甚至暴力反抗,却仍旧摆脱不了失败命运的结局;也有大量作品着力刻画底层人物身上的坚韧与关爱互助的温暖力量。透过作品中的底层群像,我们挖掘出群像背后的隐形话语。一方面从社会意义来看,在意义底层人物的大量存在,揭示着现今社会的巨大的贫富差距,这种差距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抛在底层的位置,这是从底层的经济、政治、文化角度来切入分析的;另一方面就作品人物自身而言,也存在着人性自身的演绎与展览。另外,我们分析的底层群像是立足于文学作品为本体的,所以需要研究作家对底层群像的塑造,这种关注底层、关注民生的态度是传统启蒙精神的传承,同时也是作家创作的情感立场及文学表述。底层形象并非是新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以来,文学画廊中一直不乏底层形象,但新世纪的底层人物由于历史、文学语境的变迁而有了一些新的特质:作家对底层人物形象定位趋于回落;底层人物也具备了一些新国民性的特征,对于农民来说,现代化的城市进程使传统的乡村价值观念式微,而工人在扬眉吐气之后面临了国有体制改革的巨大冲击而失掉铁饭碗之后,所体现出来的新国民性。
其他文献
鲁迅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并且表现出那个时代和那个场合下典型的行为和心理。值得关注的是,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
学位
论文以《水浒传》和《南总里见八犬传》的比较为基础,以作家的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等为对象,研究日本文学如何受中国文学的影响。文中介绍《水浒传》的狭义的英雄人物及《南
学位
一部分觉醒了的女性,拿起手中的笔,用以作为挑战男权社会的武器。女性文学,就此诞生。作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三阶段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林白和陈染的作品代表了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