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课题以渤海湾近岸海域和潮间带为研究区域,于2003年7月,11月和2004年2月,5月连续四个季度对该研究区域的底栖动物和部分环境因子进行取样调查和测试研究。具体研究了大、小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测试了部分经济动物的生物质量和环境因子:首次利用大、小型底栖动物指示指标评价渤海湾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初步建立了渤海淤泥质海岸生境退化的诊断技术体系、生境退化的生物指示种或种群监测技术。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海洋生态环境因子研究 渤海湾底层水体中三种主要营养盐(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在大多数站位超过海水一类水质标准,成为污染区。平面分布特点基本是近岸区高于远岸海域,高值区位于河口和养殖区近岸海域,低值区为远离海岸带的海域。从季节上看,春季污染较重,夏季最轻,秋季微升。三航次22个站位油类检出率100%,超标率近60%,从平面分布上看,河口和近岸高于远岸,从季节变化看,秋季>春季>夏季。六种主要重金属中有Zn、Pb、Hg三种超标严重。本研究海域沉积物类型为粘土质粉砂;沉积物中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含量从垂直分布上看,表层(0~2cm)比底层(2~5cm)的含量高;从平面分布上分析,近岸含量要低于远岸站位的含量;季节变化: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有机物分布趋势为近岸高于远海,在夏季含量较高,在春季较低。沉积物的含水量差异也较小;重金属中的Zn、Cr、Hg在所有的调查站位中均超标,Pb在A9、A10、A15三站位超标,Cd在A5站位超标。 2 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本次调查共获取大型底栖动物物种149种,四个季节的总平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