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航空运输大众化发展趋势变的愈发明显,航空运输需求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市场结构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低成本航空诞生后,以其低廉票价、便捷服务迅速占领航空市场,并已逐渐成为发达经济体航空服务的主力军。一批世界顶尖低成本航空公司随之诞生,如西南航空公司、瑞安航空、亚洲航空等,并形成了独特的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控制方法。近年来,我国低成本航空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4年民航局颁布了一系列扶植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政策;2015年初,春秋航空作为我国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然而,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我国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在成本和收益的自我控制能力上,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机票价格受到发改委的限制;航材引进、航空信息系统、航油均由垄断企业进行把控;机场费和航路费均由政府部门制定价格,浮动范围较小;飞行员的培训周期长且成本高,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造成了航空公司硬性成本降低难度大、融资困难的困境。在这种形势下,低成本航空公司要在中国求得生存与发展,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数据搜集、计算、统计和比较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综合利用分析工具,对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成本管理进行全面研究分析。首先,利用PEST、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对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环境和竞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次,对国内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案例进行研究和比较,得出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上采用的通用措施。最后,针对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价值导向型的成本管理框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限于我国航空产业各类管制较多,“硬性”成本降低难度较大,低成本航空公司若想建立竞争优势,需要以“柔性”成本管理为核心;(2)低成本航空公司成本管理应以服务价值链为基础,以价值链上各项价值的增值为目标进行成本管理;(3)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供应商的合作,使行业价值链中各企业的价值链得以优化并共享收益;(4)通过与竞争对手的相互合作,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与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达到双赢的效果。航空公司通过对服务价值链、成本动因的分析,优化和重组业务流程,以及对内外资源的整合利用,让成本管理的领域不断延伸,建立起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只是针对低成本航空公司进行成本管理研究,但对整个民航业的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亦具有一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