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制造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或重要产业。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重视提高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技术竞争。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低成本、节能、绿色环保、智能化成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新常态催生新动力,中国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汽车制造业也随之进入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发展时期,中国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实现汽车制造业升级,提高汽车制造行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中必须直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市场势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分别从市场势力和效率角度解释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市场势力假说认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具有操纵市场的力量,可以通过共谋达成协议,获得垄断利润。效率结构假说则认为高集中度和超额利润来源于企业的高效率,企业高效率意味着企业的低成本和高利润。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业、制造业、工业、汽车工业,直接以汽车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很少。因此,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文献归纳法的基础上对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假说和检验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法找出中国与汽车强国的差距。根据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变化。利用面板数据,采用计量回归模型对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市场势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适用性。结合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状况变化及实证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1、结合计划经济时期集中度考虑,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呈“U”型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结构经历了竞争向垄断的演变,集中度水平处于缓慢提高中,这是国家政策、企业行为、市场规模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汽车强国相比,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过低。中国汽车制造业大、中、小型企业并存,具有几个大型集团生产集中程度高和众多企业生产分散的特点。2、规模和产权结构不同的汽车企业在利润率、研发投入、生产效率方面存在差异。中国汽车企业规模化趋势显著,大型企业占比很高。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规模差距已完全拉开,大型企业之间规模差距不明显。中国大型汽车企业在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市场份额等方面与跨国汽车企业差距显著。3、中国汽车制造业外资参与度高,中国大型汽车集团是合资企业的主要参与者,是合资品牌汽车的主要提供者。这种市场格局造成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量过低,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乏力。4、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率、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整体水平有所提高。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率水平下降,上市汽车企业经济绩效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乘用车企业的经济绩效下滑情况更为明显。汽车发明专利公开数量占比有所下降,特别是汽车核心零部件专利占比下降趋势更明显。5、中国汽车制造业符合X效率结构假说。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资产负债率、X效率、规模效率、产权结构与规模效率的调节变量对绩效影响显著,研发投入、企业规模、市场规模、资产负债率对产业集中度影响显著,研发投入、资产负债率、国有股比重对市场份额影响显著。6、根据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结合市场结构与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具有决定性影响。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实证检验市场势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的适用性,以往研究是以汽车产业、工业、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整体研究对象忽视了产业差异性,即使是汽车产业也可以细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同样存在差异性。因此,这种忽视产业差异性的整体研究只能从总体而无法从个体准确判定某一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本文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消除产业差异问题,在实证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和调节变量,检验六种假说在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的适用性。第二,实证分析中规模效率变量对企业绩效是显著的正向影响,加入国有股比重对规模效率的调节变量后,规模效率变量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从理论上解释了国有汽车企业产权结构优化的必要性。第三,通过对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发现,汽车制造业市场绩效是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结构、绩效、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具有决定性影响。汽车制造业市场结构状况导致规模效率对绩效影响不显著,市场势力没有发挥作用,市场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业市场绩效。市场势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反映了“马歇尔冲突”和“斯拉法冲突”,即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的关系,面对二者两难选择,构建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内容。汽车制造业是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汽车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汽车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逐步发展成为统一的全球市场,汽车制造业成为国际化程度较高和竞争较充分的产业,汽车制造业已进入技术创新竞争阶段,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汽车制造业提高集中度和扩大企业规模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也不会形成垄断,优化措施体现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实力,可以通过完善汽车企业退出机制和推进汽车制造业并购实现汽车制造业的加速集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汽车企业的深层合作。大型汽车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实力等方面是中小型汽车企业难以匹敌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因此,要深化国有汽车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大型国有汽车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