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下山西省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山西省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山西省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山西省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运用“问卷星”对山西省11个地市18-49周岁之间的育龄人群进行调查,与现配偶已育二孩者不在本次调查范围内。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生育现状、生育意愿及生育原因等四方面。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分类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人口学特征对生育意愿影响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进行无序多分类或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740份,其中理想生育子女数为两个者1327人、占76.2%,理想子女性别组成为1男1女者1211人、占69.5%。关于理想生育意愿,男性希望生育的子女数多于女性;40岁及以下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希望生育的子女数渐增加;非农业户口、在婚的育龄人群希望生育的子女数更多。2.已育一孩的在婚育龄人群计划生育二孩者仅410人(32.0%),明确不生育二孩者582人(45.4%),余290人表示不确定(22.6%)。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人口学因素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不愿意生育二孩为参照水平,与41-49岁育龄人群相比,26-40岁育龄人群愿意生育二孩的可能性高了0.893倍~2.395倍,而与18-25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18-40岁人群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可能性高了17.304倍~2.081倍。农村愿意生育二孩的可能性比城镇高1.331倍,其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可能性也比城镇高80.7%。与无固定月收入人群相比,月收入在2000元~、4000元~、6000元~、≥8000元的育龄人群愿意生育二孩的可能性低52.6%~65.7%,而小于2000元的低收入与无固定月收入人群二孩生育意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孩者愿意生育二孩的可能性比自己照顾一孩的高了46.9%。3.对影响二孩性别的人口学因素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一孩性别对其有显著影响,相比较二孩性别无限定者,一孩为女孩者对二孩为男孩的期望增高了2.984倍,一孩为男孩者对二孩为女孩的期望增高了5.306倍。4.二孩生育间隔方面,46.6%育龄人群认为二孩生育间隔三年最合适,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18~30岁、农村、硕士及以上学历、月收入为2000~元、非独生子女愿意二孩生育时间间隔短一点,而女性、41-49岁、城镇、大学及以下学历、无固定收入、独生子女愿意二孩生育时间间隔长一些。5.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因素及孩子的照顾问题。结论:育龄人群理想生育子女数多数为2个(76.2%),理想子女性别组成多数人希望是1男1女(69.5%)。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6-40岁育龄人群随年龄增大愿意生育二孩的意愿增加、不确定生育二孩的意愿降低,而41-49岁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意愿高;农村愿意或不确定生育二孩的意愿高于城镇;低收入、无固定月收入者、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孩者生育二孩的意愿更高。对于不愿意或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者,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及孩子的照料问题。可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解决了育龄人群政策方面“想生而不能生”的顾虑,但是并没有解决人们实际“想生而不敢生”的问题。要提高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需从人们不敢生的原因着手,切实解决育龄人群的生育顾虑。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女性481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126例,纳入排除标准后最终参与患者92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乳酸杆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定期进行随访,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种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炎症指标(TNF-α、IL-6)及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乳
目的:通过相关问卷的调查,了解护理实习生的压力水平,分析护理实习生在实习后期的压力源。为减轻护理实习生压力,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按照整群便利抽样原则,经医院护理部同意,在本人自愿原则下,以2019年2月-4月,在吕梁市某医院实习的临床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理实习生)为调查对象。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在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