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马沟洞石笋记录的早中全新世气候和环境变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t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沟洞地处豫西山地丘陵区向黄淮海平原区的过渡地带,发育于禹州市北部具茨山系奥陶纪灰岩地层中,区域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受由高纬冷高压南下的冷干气流(冬季风)和来自印度—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夏季风)交替影响。本文选用河南马沟洞2支石笋(MG-1与MG-40)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4个230Th年代结果和1988对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建立了研究区13.1-4.9ka BP期间分辨率为2-14a的石笋δ13C序列与δ18O序列,在此基础上重建了研究区早中全新世夏季风降水历史,分析了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不稳定性,并对研究区亚洲夏季风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讨论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与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可能联系。并获得了以下结论:1)MG-1和MG-40δ18O曲线在相同时段内(10.37-7.06ka BP)变化基本一致,且与周边洞穴石笋记录可以对比,满足重复性检验,表明马沟洞石笋是在同位素平衡分馏状态下沉积的。马沟洞石笋碳酸盐δ18O变化主要指示了季风降水的变化,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2)马沟洞石笋δ18O记录了11.2-9.1ka BP区域季风降水在波动中逐渐增加,9.1-4.9ka BP季风降水显著波动但无明显长期趋势的演变过程。YD事件、9.3ka事件、8.2ka事件记录与其他石笋δ18O记录的一致性揭示末次冰消期以来百年-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大范围存在和共同的驱动因子。MG-1石笋δ18O记录的13个数十年尺度的弱季风事件支持了大暖期并不是持续稳定的温暖湿润期,期间存在多次降水波动事件这一观点。3)在7881-4900a BP时段,马沟洞石笋MG-1δ18O序列与大气Δ14C记录共有的周期有83a、36a、22a,与NGRIPδ18O序列共有的周期为56a,同时MG-1δ18O序列存在5-7a显著周期,而且9100-4881a BP时间段MG-1δ18O记录与大气Δ14C去趋势曲线变化大体一致、与格陵兰NGRIP冰芯δ18O记录的时间变化序列吻合性也较好,这表明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和北半球高纬气候状况共同影响着亚洲季风的变化,ENSO活动及气候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也对东亚夏季风降水产生重要的影响。4)仰韶文化繁荣期(7200a BP-6000a BP)与马沟洞石笋MG-1δ18O记录的7.3-6.1ka BP稳定的暖湿阶段相对应,这可能说明相对稳定且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为仰韶文化在中原地区及中国北方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促进了仰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认为:汉语中一些被看成是“韵律制约句法语义”的现象,其实也能从“语义语用制约韵律”的角度重新诠释.本文首先指出目前通行的一些韵律规则本身就包含了句法语义因素在
目的:探讨光强对药用白菊花营养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药用白菊花营养期在不同光强处理(透光率分别为自然光的100%,80%,60%,40%,20%)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响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