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发展的动力研究——以沙村的调研为例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an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对中部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进行的动力研究,试图通过对发展理论的梳理和实际的农村调查分析来发现村庄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潜力和可能转向。研究认为,村庄发展的模式是多样性的,但是由于村庄本身的资源条件和各种外界因素的不同,村庄发展有一个现实的可能方向,它也是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对发展的理论及其动力侧面进行了新的总结,并尝试把理论的思考方法、分析方法运用于村庄发展的研究当中;二是试图从村庄内和村庄外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农村发展面临的发展问题,同时笔者自身做一种角色转换,努力达到学术认识与农民认识的连贯性;三是充分考虑到了村庄发展的区域背景,因为村庄的发展不仅与村庄过去、村庄的资源条件有关,更与村庄外界市场有密切的关联性。 本研究以沙村为例,从沙村的相关情况指出了村庄发展动力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村庄的大农业转向的可能性和潜在的优势。
其他文献
(以下简称)已于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种子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标志我国种业结束了长达几十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形式,走上了依法治种、依法兴种的法
本文以天津城市近郊津村作为个案,历时3年研究城郊结合部“离土不离乡”的村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职业变迁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影响,特别是对职业心态的影响。研究初期,在对现有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温
本文在调查河南省岗村老年妇女贫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资本的理论和社会性别的理论全面地论述了农村老年妇女的生存贫困。  本文主要运用布迪厄关于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
本文从凯瑟琳哈基姆提出的“偏好理论”的视角出发,利用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中国劳动统计数据资料,从女性个人偏好对就业模式的影响这一角度,对目前中国女性的就业取向及就业现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征地农民”。农转非的制度安排使他们进入了城市生活,并获得了城市户口,但户籍转变和地域转移只是农民向市民
作为比较突出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可以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能力较弱的问题,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就是所要探讨的问题。 As a more prominent lea
本研究主要源自于当前发展学科对农村贫困的关注,因为对贫困的衡量已经突破单一的物质因素分析的局限,从而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分析——社会制度因素分析。本文在借鉴西方社会排挤
2006年开始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这对乡村基层政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乡村两级组织由于缺乏资金,运转困难,从而通过裁减人员和合并机构来保运转,很多农村基层政府就是在这
6月17日,服务G20——浙江省文联书画家暨浙江画院走进杭州市公安局创作慰问,用书画艺术扮靓警营,为奋战在G20峰会安保一线的公安民警,送上舒缓压力的文化大餐。书画家一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