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域下《金色笔记》和《紫色》的比较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和艾丽丝沃克的《紫色》可谓是女性主义代表之作品。《金色笔记》描写二战之后,知识女性追求人格独立,寻求自我完整的故事。《紫色》是描写二十世纪初,未受教育的黑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里从默默忍受压迫到大胆反抗,最终获得人生幸福。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别从相同和不同点对比研究两部作品。作品中女主角虽然身处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阶层,拥有不同肤色,但是作为女性,她们承受着来自男权社会的强烈压迫。《金色笔记》中拥有知识的白人女主角安娜奉行欧洲中心主义思想,反抗来自男权社会的压迫;而《紫色》中,黑人女主角茜丽从未受过教育,生活在美国乡下始终坚持非洲中心主义思想,受到双重压迫的她需要在追求独立的道路上付出更多。因为思想意识不同,反抗对象不同,女主角们为追求独立采取不同的奋斗方式,也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奋斗过程。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比的研究,可以得出,来自男权社会的压迫普遍存在。但是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女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追求独立的方式,也为当今女性追求独立提供借鉴意义。在当今社会,只有女性实现真正的独立,两性关系才能达到和谐,从而实现互敬互爱的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极富盛名的加拿大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共发表了三本诗集、四本短篇故事集和近十本小说。《如果不》是卡罗尔·希尔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被称为其女性主义观点最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加速,中国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也逐渐开始“走出去”。海外并购作为一种便捷、操作性强的“走出去”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青睐。但是中国的海外并购案却多以失败而告终,其中原因亟需探究。因此,本文基于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模型,采用对比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首先从宏观上分析了中、美、法三国在国家文化维度模型的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以及中、美、法企业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异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