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接触重铸(recast)这种消极反馈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促进作用,因此重铸在第二语言研究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Rod Ellis (2006)指出:“重铸已经成为一个引起二语习得研究的极大兴趣的领域。”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用目标语交流,而且要让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交际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这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错误提供纠正性反馈来平衡。在众多的反馈方式中,重铸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所以对重铸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关系从句在英语中使用得很普遍,而且看起来也不难学,但细细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学习者在交际中使用关系从句时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本文从重铸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影响这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任何研究都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对重铸的研究依据以下理论观点:1、重铸是隐性的(implicit)反馈,但同时又提供了积极证据(positive evidence)。2、重铸的隐性特性影响了学习者对目标语形式的注意和习得(uptake)。3、由于重铸在使用中的不足,许多二语习得研究者开始探索有效的使用重铸的方式,其中有进行重铸时在正确的形式上加重音、先进行协商再提供重铸等等。尽管如此,至今很少有研究对不同的重铸形式与语言习得的关系进行讨论,特别是对比不同的重铸形式对语言习得的效果研究更少。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不同类型的重铸对中国学习者关系从句习得的影响,试图找出较有效的重铸的形式。本文根据对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下列三个研究问题:1、重铸是否比没有反馈的教学更能促进第二语言习得?2、在正确部分加重音的重铸是否比没有任何强调的重铸更能促进第二语言习得?3、先协商再提供重铸的方式是否比重铸或者含有强调的重铸效果更好?三者之中哪一种方式对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最好?为了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句子合并、看图找区别等活动,把30位来自中国南方某大学的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英语学习者分成四个实验组,分别在简单重铸、在正确部分加重音的重铸、先协商后重铸和没有反馈这四个条件下,通过前测、后测和延时测的方式进行实验和测试。在对所收集的语料和统计的数据进行百分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第一个研究问题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即与不包含纠正性反馈的语言输入相比,重铸更能促进第二语言语法的习得;(2)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也得到了比较清楚的解释。本研究的三种重铸方式中,先协商再重铸的方式对关系从句的习得是最有效的,其次是在正确形式上加重音的重铸方式,最后是简单重铸。原因在于重铸方式的突显度影响了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注意程度。本论文提出了一些使用重铸的教学建议,如适时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和使用以形式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如,对不同形式重铸的效果进行纵向(longitudinal)研究,提供重铸的时间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