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和半滑舌鳎仔稚鱼人工微颗粒饲料蛋白源选择及其加工工艺相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dg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和北方新兴的海水养殖鱼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为研久对象,通过对微颗粒饲料原料及加工工艺条件的改变,在室内养殖系统(大黄鱼:288L;半滑舌鳎:120L)进行30d左右的摄食生长实验。(1)探讨微颗粒饲料配方中不同蛋白源对于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及体组成的影响,为工艺研究提供配方基础。(2)探讨微颗粒饲料原料不同的超微粉碎几何平均粒度对大黄鱼和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评价饲料的稳定性等物理特性,分析不同粉碎工艺对半滑舌鳎和大黄鱼稚鱼体组成和消化酶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确定了较为适宜的粉碎粒度。(3)探讨微颗粒饲料中使用不同粘合剂,褐藻酸钠(SA)、角叉藻聚糖(Car)、羧甲基纤维素钠(CMS)和明胶(Gel)对大黄鱼和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评价饲料的稳定性等物理特性,分析不同粘合工艺对半滑舌鳎和大黄鱼稚鱼体组成和消化酶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确定相对适宜的粘合剂。(4)探讨3种不同制粒工艺配制成的微颗粒饲料对于大黄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评价其主要的物理特性,分析不同工艺微颗粒饲料对大黄鱼各项生理、生化和消化酶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初始体重8.8±0.28 m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稚鱼(17日龄)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28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源配比对大黄鱼存活、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以低温白鱼粉、低温虾粉、低温贻贝粉、低温鱿鱼粉和特制蛋白水解物(CPSP)为主要蛋白源,按不同比例配制出3种等氮、等能的实验微颗粒饲料(Diet1~Diet3)。同时,以日清商业饲料和生物饵料为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含10% CPSP的Diet2组存活率(59.4%)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鱼苗体重和特定生长率(SGR),含白鱼粉50%的Diet3组与日清对照组和Diet2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侧重混合蛋白源的Diet1组和活饵对照组(P<0.05)。其中活饵对照组SGR(9.89%day-1)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含白鱼粉50%的Diet3组鱼体粗蛋白含量(58.9%)与日清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iet3组鱼体粗脂肪含量(13.2%)与Diet1组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生物饵料对照组鱼体灰分(24.3%)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微颗粒饲料白鱼粉含量达50 %的蛋白源配比,有利于其生长,优于其他蛋白源组合。2.以初始体重1.6±0.18 m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鱼肉水解蛋白(FPH)对大黄鱼存活、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分别以鱼肉水解蛋白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配制出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微颗粒饲料。同时,以生物饵料(冷藏桡足类)为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当以FPH替代25%的鱼粉时,其存活率(32.6%)显著高于其余各替代水平(P<0.05),但与生物饵料组(33.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FPH替代水平的升高,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逐渐下降,但当替代水平为25%时,其SGR(10.5%day-1)与全鱼粉组(10.4%day-1)和生物饵料组(10.3%day-1)之间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FPH替代水平的升高,鱼体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的趋势。脂肪酸的分析结果也表明随着饲料中FPH升高,鱼体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以鱼肉水解蛋白替代25%的鱼粉,显著提高大黄鱼稚鱼存活率,有利于其生长,而过高的替代水平则起到阻碍作用。同时,鱼肉水解蛋白在0%-25%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更为合适的替代鱼粉水平。3.以初始体重为1.7±0.11mg(13日龄)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稚鱼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原料粉碎粒度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选用同一配方饲料,粉碎至四种对数几何平均粒度(100μm、71μm、48μm和25μm以下),并经微粘合工艺加工成实验用微颗粒饲料,同时以日本生产日清牌商业饲料和生产中使用之生物饵料(LP)做为对照组。实验期间水温保持在23±1℃范围内,盐度在26‰~29‰,溶氧维持在6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随原料粉碎程度的提高,微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显著提高。48μm实验组鱼苗的存活率(34.6%)显著高于71μm实验组(29.3%)和100μm实验组(18.7%)(P<0.05),与25μm以下(34.9%)饲料实验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粒度为71μm实验组鱼苗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100μm饲料实验组(P<0.05),生物饵料对照组鱼苗的存活率(33.1%)与粉碎48μm和25μm以下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粒度为48μm实验组鱼的特定增长率SGR(10.2%·day-1)显著高于100μm(8.6%·day-1)饲料实验组(P<0.05),与25μm以下饲料实验组(10.3%·day-1)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显著高于生物饵料实验组(P<0.01)。粒度为48μm实验组鱼苗的刷状缘碱性磷酸酶(AP)(829.1 mUmgprot.-1)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LAP)(163.6 mU·mgprot.-1)显著高于100μm组大黄鱼和生物饵料组(P<0.05),但与25μm以下实验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原料粉碎粒度达到48μm以下时,所配制出的微颗粒饲料更适于大黄鱼稚鱼期的生长发育。4.以初始体重22.4±6.65 mg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稚鱼(24日龄)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原料粉碎粒度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选用同一配方饲料,粉碎至四种对数几何平均粒度(100μm、71μm、48μm和25μm以下),并经微粘合工艺加工成实验用微颗粒饲料,同时以日本生产日清牌商业饲料和生物饵料(卤虫无节幼体)为实验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粒度为25μm以下实验组鱼的存活率(29.3%)与日清商业对照组(35.2%)差异不显著,而其他粉碎工艺处理组鱼苗存活率显著低于日清商业对照组(P<0.05),生物饵料对照组鱼的存活率(54.5%)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粒度为48μm实验组鱼的特定增长率SGR(6.9%·day-1)显著高于100μm组(6.2%·day-1)和71μm组(6.7%·day-1)饲料实验组(P<0.05),与25μm以下饲料实验组(6.9%·day-1)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同样生物饵料实验组生长显著最佳(P<0.01)。粒度为48μm实验组鱼苗在54日龄肠段的胰蛋白酶分泌水平(56.6%)显著高于100μm实验组(43.5%),而与25μm以下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54日龄100μm实验组肠刷状缘亮氨酸氨肽酶(LAP)活力显著低于日清商业对照组,而其他实验组则与后者差异不显著。肠刷状缘碱性磷酸酶(AP)活性分析结果显示,随原料粉碎程度的提高AP活性有显著提高的趋势(P<0.05)。结合工艺指标的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原料粉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半滑舌鳎的生长、存活和对微颗粒饲料的利用,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建议粉碎至48μm以下。5.以初始体重为1.7±0.11mg(13日龄)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稚鱼为研究对象,探讨微颗粒饲料中不同类型的粘合剂对大黄鱼稚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分别以角叉藻聚糖(Car)、明胶(Gel)、羧甲基纤维素钠(CMS)和褐藻酸钠(SA)为粘合剂配制出4种等氮等能的微粘合饲料。以不加专门粘合剂(Cont.)组和生产中使用之生物饵料(LP)做为对照组,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期间水温保持在22℃~24℃范围内,盐度在26‰~28‰,溶氧维持在6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存活率Car组(31.4%)、SA组(29.9%)、Gel组(28.9%)和LP(33.1%)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ar组和SA组显著高于CMS组(18.0%)和Cont.组(23.3%)(P<0.05)。各处理组之间生长的差异关系与存活率在各组之间的变化相类似。CMS组和Cont.组鱼体终重(25.4mg,25.4mg)和特定增长率(SGR)(9.0%day-1, 9.0%day-1)显著低于其余各微颗粒饲料组(P<0.05);同时,Gel组鱼体终重(29.5 mg)和SGR(9.5%day-1)显著低于Car组和SA组(P<0.05)。体组成分析结果表明,4实验组中Car组鱼体粗蛋白(64.7%)含量最高,与SA组(64.5%)和Gel组(64.2%)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MS组鱼体粗蛋白(62.9%)和粗脂肪(10.2%)显著低于其他实验处理组(P<0.05)。各实验组之间大黄鱼鱼体灰分含量同样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低于LP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各处理组消化酶测定结果表明Car组和SA组大黄鱼苗43日龄肠刷状缘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而肠刷状缘亮氨酸氨肽酶活力,Car组和SA组也最高,显著高于Cont.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角叉藻聚糖组和褐藻酸钠组大黄鱼苗肠道消化系统成熟水平较高。综合分析,本文提出角叉藻聚糖和褐藻酸钠适合做为大黄鱼仔稚鱼微粘和饲料的粘合剂,以便展开进一步的研究。6.以初始体重22.4±6.65 mg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稚鱼(24日龄)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30d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微颗粒饲料中不同类型的粘合剂对半滑舌鳎稚鱼存活、生长和消化酶的影响。分别以角叉藻聚糖(Car)、明胶(Gel)、羧甲基纤维素钠(CMS)和褐藻酸钠(SA)为粘合剂配制出4种等氮等能的微粘合饲料,同时,以不加特别粘合剂组(Cont.)和生产中使用之鲜活饵料(LP)做为对照组,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存活率SA组(31.3%)与Gel组(27.3%)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Car组、CMS组和Cont.组。同时,LP组(54.5%)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各处理组之间生长关系结果显示,SA组半滑舌鳎稚鱼生长显著优于Car组,而与其他微颗粒饲料组差异不显著。Gel组、CMS组和Con.组鱼体终重(181.2mg, 172.6mg, 179.3mg)和特定增长率(SGR)(7.0%day-1, 6.8 %day-1, 6.9 %day-1,)也显著高于Car组(132.0mg, 5.9%day-1)(P<0.05)。实验结束各处理组消化酶测定结果表明SA组肠道碱性磷酸酶(AP)和肠刷状缘AP和亮氨酸氨肽酶(LAP)比活力(264.6, 1882.8 and 187.2 mUmg prot.-1)与其他粘合剂组相比较高,与LP组、CMS组和Gel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本文提出褐藻酸钠较适合做为半滑舌鳎稚鱼微粘和饲料的粘合剂,以便展开进一步的研究。7.以初始体重为4.1±0.26 mg(16日龄)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仔鱼为研究对象,探讨微颗粒饲料不同类型的制粒工艺的物理特性及其对大黄鱼稚鱼存活、生长和消化酶等指标的影响。分别以凝聚挤压法(MBD1)、PARA法(MBD2)和脂壁包膜工艺(MCD)配制出3种等氮等能的微颗粒饲料。同时以日本生产日清牌商业饲料(RQ)和生产中使用之鲜活饵料(LP)做为对照组,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28 d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期间水温保持在22℃~24℃范围内,盐度在26‰~29‰,溶氧维持在6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MBD2组(26.7%)和MCD组(27.0%)存活率与RQ组(29.8%)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MBD1组(20.8%)则显著低于RQ组。LP组存活率(42.4%)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处理组生长的结果则显示,MCD组生长(57.1m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特定增长率(SGR)在3实验饲料组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MBD1、MBD2和MCD依次为7.9%day-1、8.5%day-1和9.4%day-1,LP组SGR(7.3%day-1)与MBD1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组。实验初期MCD组饲料摄食率最差,但随鱼苗生长而增长,结合MCD组稳定的物理特性,最终表现出更好的生长结果。实验结束(44日龄)时,MCD组鱼苗的胰蛋白酶分泌能力(66.4%),显著高于MBD1、MBD2和LP组(P<0.05)。各组大黄鱼鱼苗肠段及其刷状缘亮氨酸氨肽酶(LAP)活力都有随生长而升高的趋势。到44日龄,MCD组刷状缘LAP活力仍最高,显著高于MBD1组、MBD2组和LP组(P<0.05),而与日清组差异不显著(P>0.05)。微颗粒饲料组鱼苗肠段碱性磷酸酶(AP)活力有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P<0.05),而LP组随生长肠段AP活力没有显著变化(P>0.05)。肠刷状缘AP活力表现为MCD组和日清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分析,本文提出经包膜处理的微颗粒饲料有明显优于微粘合饲料的特性,并得到较好的生长结果,经进一步改进提高将很有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森林可持续问题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福建省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出现森林资源问题
在机载软件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以机轮刹车控制软件为例,对软件安全性进行分析与验证。首先利用STPA方法识别刹车软件安全性需求,再借助GESTE平台验证机轮刹车控制系统安全
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的内在要求。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更应体现人文关怀。本文着重分析了灾难事件新闻报道的发展演变,指出灾难新闻报道的转型。研究致力于从汶川地震报道
<正>一、"三山五园"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三山五园"是我们今天对北京西郊在清代历史上建成的五座大型皇家园林的指称,"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
会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有色冶金炉窑作为冶炼有色金属的主要设备,也是有色金属工业中能源消耗最高的一种设备。为
射频MEMS开关与目前射频系统中所使用的PIN二极管开关和MESFET开关相比,具有更低的插入损耗、更高的隔离度、更好的线性、更低的功耗和可应用频带更宽。利用射频MEMS开关可制
助词“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留学生对“了”字的使用存在很多偏误,不仅如此,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使用“了”时出现的偏误有共性也有个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调查了韩
目前光电耦合器正在朝着高速、高线性、高压、宽带、小型化方向发展,光电耦合器因其良好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电气隔离。与其它实现模拟信号
<正>2018年12月5日,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射孔重大技术现场试验——210℃/175 MPa射孔器及高效复合射孔技术现场试验项目负责人陈锋透露:"世界射
ZnSe为一种重要的宽带隙Ⅱ-Ⅵ族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如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ZnSe蓝绿色激光器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研究以单质Zn和Se为原料,NaOH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采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