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上市都是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我国也迎来了银行上市的高潮。理论上讲,通过上市可以提高银行自身的效率,从而提高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这通常被认为是银行上市最重要的动因。然而,银行上市一方面意味着银行必须依照规定,定期如实披露信息,无论是有利信息还是不利信息;另一方面,股权的自由流动使股价的波动对银行的经营产生强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条件下,上市银行能否实现较非上市银行更为高效的经营,银行上市后是否能较上市前更有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如果能,上市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影响银行效率?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因此,本文将对银行上市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这将对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7个章节,主要内容归纳如下:首先,本文在综合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以后,简要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上市与效率的现状及银行效率研究中的非参数和参数前沿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随后,本文对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进行差异分析,分解出描述上市银行根本特征的上市指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资产规模、流通股比率,并选用了资产、劳动力、各项支出作为投入指标,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对1999年至2005年我国15家主要的商业银行效率值进行估算。最后,以技术效率为因变量,上市指标和上市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提出建议。
DEA估算结果表明:横向比较,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普遍高于非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纵向比较,银行上市后效率普遍高于上市前效率;上市银行效率值呈比较好的上升趋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而非上市银行效率值并无这样的变化趋势。对银行效率和上市指标的回归分析发现,银行效率与其资本充足率呈正相关关系、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与流通股比率呈正相关关系、与上市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上市与效率相关性的综合评价,即银行上市对其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并分析了商业银行上市对效率影响的途径,提出欲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不仅要求银行达到合适的资本充足率水平,降低不良贷款率,找到适合其自身条件的资产规模,还需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上市银行非流通股比率以及监管境外借壳上市,防止资本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