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伯林对赫尔德思想的解读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尔德是18世纪晚期德意志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文化民族主义之父”,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他的一生在历史哲学、语言哲学、美学等领域都有建树。然而赫尔德的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没有得到正确的对待,主要由于赫尔德在晚年与康德的论战。这场论战导致了康德主义者站在了赫尔德的对立面,因此赫尔德的地位在哲学史上没有得到认可。本文首先从以赛亚·伯林观念史的视域出发,简要梳理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求从伯林观念史的视域中重新发现赫尔德思想的价值。然后在伯林观念史视域中把赫尔德对启蒙思想的反叛解读为三个要点,分别是表白主义、多元主义和归属主义的观点。赫尔德的这三个观点是对启蒙运动基本信条的反叛,对于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接下来伯林的这一解读引发了当代学者的争论。本文主要以诺顿和赖斯迪逊的争论展开论述。罗伯特·诺顿认为伯林对赫尔德的解读很少进行文本分析,把赫尔德视为反启蒙主义者有待进一步考察。赖斯迪逊则回应诺顿的批评,赞同伯林把赫尔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反叛者。这些质疑和争论的重点则是围绕着赫尔德在何种意义上是启蒙运动的反叛者,伯林的观念史方法的解读,注重观念在个人思想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看到了赫尔德的三个观点对启蒙运动影响。但是,赫尔德作为一个反启蒙主义者,伯林解读的这些思想只是他整个思想的一部分,伯林的解读没有真实呈现赫尔德思想的全貌。最后本文将对伯林观念史方法做一个方法上的启示和局限的概括,为我们研究赫尔德的思想提供一种方法上的可能,使我们更好理解赫尔德思想在当代的意义是有借鉴之处的。
其他文献
高校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应从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植入载体、强
2015年1月,随着国发〔2015〕2号《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布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而在部
从规模、素质、工作模式、工作职责以及社会经济地位五个方面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美国高校学科馆员数量庞大,服务领域几乎涵盖所有的学科,而且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