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醛和苯都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装饰材料中的常用化学品,目前已成为我国装饰室内空气中占前两位的主要污染物,二者不仅污染水平高,而且生物毒性大。但是目前就甲醛和苯的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甲醛和苯单独及联合作用对细胞DNA、RNA损伤的基因毒性效应及机制,为筛选能够反映甲醛和苯致生物体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本研究在体外实验体系中,以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为研究对象,在甲醛细胞毒性实验和查阅文献基础上,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同位素双标记掺入技术,研究甲醛和氢醌单独及联合染毒对V79细胞DNA、RNA损伤的基因毒性作用;在体内实验体系中,建立鼠类动物模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同位素双标记掺入技术,探讨甲醛和苯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DNA、RNA损伤的基因毒性,为甲醛和苯单独及联合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新信息。 结果:在本研究所用的剂量范围内,除75μmol/L组外,其它4个浓度组、3个染毒时间点,甲醛均可引起显著的DNA交联作用,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低于紫外线照射对照组(P<0.01)。细胞暴露在甲醛中2、4h,150、300、600μmol/L浓度组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显著低于暴露在1h的(P<0.01)。 除75μmol/L剂量组染毒1、2h外,甲醛染毒V79细胞的3H-胸腺嘧啶和14C-尿嘧啶掺入计数dpm值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细胞暴露在甲醛中4h,各浓度组3H-胸腺嘧啶和14C-尿嘧啶掺入计数dpm值显著低于暴露于1h和2h的各浓度组的dpm值(P<0.01)。 氢醌可引起V79细胞DNA的明显损伤,低剂量组(150μmol/L)彗星细胞率为69%、彗星尾长42.20±3.18μm,高剂量组(2400μmol/L)彗星细胞率为91%,彗星尾长49.05±4.31μm,但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甲醛、苯单独和联合腹腔注射染毒后,除了苯100mg/kg剂量组外,3H-胸腺嘧啶和14C-尿嘧啶掺入计数dpm值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甲醛和苯联合染毒时3H-胸腺嘧啶和14C-UR dpm相对百分数显著低于甲醛、苯单独染毒时3H-胸腺嘧啶和14C-尿嘧啶dpm相对百分数(P<0.05)。 结论:在实验条件下,不同剂量甲醛可以对V79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并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