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能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临床表现为发热、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和各年龄猪群的呼吸道症状。1987年美国首次报道该病,不久此病迅速蔓延至北美和欧洲。1996年我国首次分离到PRRSV,证明该病在我国的存在。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病,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经研究证实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RRSV)变异株。PRRSV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包括9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 ORFs)。PRRSVGP3是由ORF3基因编码的一种高度糖基化糖蛋白,在病毒的致病性、复制、装配、变异和保护性反应等方面可能具有重要意义。GP3是PRRSV各毒株之间变异性较高的蛋白之一,在病毒粒子中含量较少,其功能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以HP-PRRSV HuN4株为研究对象,对GP3蛋白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HP-PRRSV(HuN4株)ORF3基因序列,经序列分析去除其位于N端的(1-49aa)一部分疏水性区域,设计合成引物。将扩增的基因克隆到pFastBac HTb杆状病毒载体中,筛选的阳性重组转移载体pF-ORF3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rBac-ORF3。再将其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Ac-ORF3,经PCR鉴定证实目的基因正确地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Western blot和IFA分析表明GP3在昆虫细胞Sf9中获得正确表达,而且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重组蛋白分子量约27ku。将杆状病毒系统表达并纯化的GP3免疫5只6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同时用原核表达并纯化的GP3建立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经过3轮筛选和克隆,获得3株能够稳定分泌GP3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细胞克隆株,分别命名为1C7、2D1、4C6。用间接ELISA方法测得的1C7细胞上清抗体效价为1:256,腹水效价为1:12 800;2D1细胞上清抗体效价为1:3×105.0,腹水效价为1:1.6×107.0;4C6细胞上清抗体效价为1:1 024,腹水效价为1:25 600。3株单抗都是针对K链抗体,其中1C7和4C6分泌抗体属于IgM亚类,2D1分泌抗体属于IgG2b亚类。利用PRRSV感染的Marc-145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3株单抗均发生特异性反应。本试验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HP-PRRSV HuN4株GP3蛋白,并制备了3株抗GP3的单抗,为进一步研究GP3的结构功能以及HP-PRRSV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对开发有效的疫苗及诊断试剂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