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身麻醉是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最常用的麻醉方式,通过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观察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评估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选择最佳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60例需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且无明确基础性疾病(ASAⅠ~Ⅱ级),术前肝肾功能、血液学、心电图等检查无异常的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ED组)、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组(EPD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20例。所有患儿检查前开放静脉,进入麻醉等待室,静脉缓慢推注咪达唑仑0.05mg/kg,长托宁0.01mg/kg,在患儿安静后记录第一次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然后在10min内通过静脉泵注1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给予利多卡因4mg/kg超声雾化吸入,完成后再次记录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然后将患儿以平车推入手术室。患儿进入手术室后,予以乳酸钠林格氏液静脉滴注,连接心电监护,然后给予面罩吸氧同时予以药物诱导,诱导完成后根据患儿体重选择相应型号的喉罩置入,然后通过接上T形管通气接头与麻醉机相连,手术过程中均保留自主呼吸。ED组:予以0.1μg/kg的舒芬太尼和0.2-0.6mg/kg的依托咪酯静脉缓慢推注进行诱导,监测BIS值为40-65时开始纤支镜检查,术中泵注0.4-1.2mg/(kg·h)依托咪酯维持;EPD组:予以0.1μg/kg的舒芬太尼和0.15mg/kg的依托咪酯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予以0.5-1.5mg/kg的丙泊酚缓慢静脉推注,监测BIS值为40-65时开始术中泵注0.2-0.6mg/(kg·h)的依托咪酯和3-6mg/(kg·h)的丙泊酚用于麻醉维持;PD组:予以0.1μg/kg的舒芬太尼和1.5-3mg/kg的丙泊酚进行诱导,监测BIS值为40-65时开始术中给予6-12mg/(kg·h)的丙泊酚用于麻醉维持。观察指标:1、观察患儿一般情况。2、观察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如体动、呛咳、呼吸抑制、注射痛等。3、观察记录患儿在以下不同时刻生命体征(MAP,HR,SpO2):入室安静后T0,泵注右美托咪定后T1,诱导后T2,纤支镜入声门T3,纤支镜到达隆突T4,纤支镜到达支气管T5。4、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手术时间等。5、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烦躁情况及麻醉效果评价、医生满意度评价等。 结果:①一般情况比较:三组患儿的年龄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麻醉诱导时间:ED组:(52.3±12.1)s,EP组:(51.6±13.2)s,PD组:(52.6±12.4)s,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手术时间:ED组:(28.3±6.5)min,EPD组:(29.1±7.2)min,PD组:(28.5±6.8)min,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苏醒时间:ED组:(9.3±5.9)min,EPD组:(9.6±5.2)min,PD组:(9.2±6.1)min,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生命体征:(1)MAP:在T0时刻,三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刻,三组MAP均降低(P<0.05);在T2时刻与T1时刻比较,PD组与EPD组的MAP均降低,但PD组MAP比EPD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组T3-T5时刻较T0时刻,MAP升高(P<0.05),T3-T5时刻ED组MAP较同一时刻的PD组与EPD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R:三组在T1时刻较T0时刻有一定程度的减慢(P<0.05);T2时刻与T1时刻比较,PD组的HR降低;ED组T3-T5时刻较T0时刻,HR升高。T3-T5时刻ED组HR较同一时刻的PD组与EPD升高(P<0.05)。(3)SPO2:T2时刻与T1时刻比较,PD组SpO2降低(P<0.05)。T2时刻,PD组SpO2与EPD,ED组比较,PD组较低(P<0.05);T3-T5时刻PD组SpO2较同一时刻的ED组与EPD更低(P<0.05)。⑥术中不良反应发生:(1)肌阵挛的发生:ED组发生3例(发生率为15%),E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呛咳发生:ED组发生5例(发生率为25%),EPD组发生0例(发生率为0%),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D组高于PD组和EPD组(P<0.05)。(3)体动发生:E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PD组发生0例(发生率为0%),PD组发生0例(发生率为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呼吸抑制:E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PD组发生2例(发生率为10%),PD组发生8例(发生率为40%),PD组高于ED组和E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注射痛发生:E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PD组发生8例(发生率为40%),PD组高于ED组和E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1)术后烦躁:三组均未观察到术后烦躁发生;(2)术后恶心呕吐:ED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30%),E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D组高于PD组和E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麻醉效果评价:PD组和EPD组麻醉效果评价高于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医生满意度:PD组和EPD组医生满意度高于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全麻诱导和维持中具有优势,术中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麻醉效果佳,医生满意度高,是一种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