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对于折中主义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启于上世纪初,而国内对其研究则早于两千多年以前。Richards,J,Platt,J和Platt,H(1998)将其定义为“有时教学中利用不同教学法的特点的一种说法”,而樊长荣(1999)则认为折中主义教学就是“有总体原则可依的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择优”,也就是吸取各种外语教学方法的精华,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加以运用的教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Chomskv和Hymes关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概念的争论,各种外语教学法也逐渐分为了形式型和功能型两类教学法。前者以语言形式操练为主,通过加强学习者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其主要代表是语法—翻译教学法;而功能型教学法则是以交际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着重于培养学习者对语言功能的运用从而促进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增强。当今折中主义教学的实质就是如何能在英语教学中针对不同情况有效运用这两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形式和功能练习的统一,即通过加强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来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而通过必要的英语输出来促进英语知识的习得,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共同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的研究重点逐渐从探索各种教学方法转移到了研究学习者的各种特点及其对外语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上,而对学习者所持有的语言学习观念的研究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Horwitz,Wenden以及文秋芳等都对学习观念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学习观念作为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对各类外语教学法的态度和接受程度,而折中主义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指导原则。因此在英语折中主义教学的研究中,从学习者的学习观念的视角来深入探索其教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学习者学习观念进而优化折中主义教学效果具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职英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强调实践和理论密切结合,因而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兼顾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而这正是折中主义教学的优势所在。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观念出发来实施折中主义教学是高职阶段优化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为了从学习观念的视角探讨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本研究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观念、动机、对待各类教学法的态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来自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文秘、导游、应用日语和应用韩语专业的134名已有接近一年高职英语学习经历的一年级学生参与了该调查。调查共使用了三个问卷:根据文秋芳的调查问卷和Horwitz的语言学习观念量表(BALLI)修改而来的学习观念(包括形式操练观念、功能操练观念和母语观念)调查问卷和学习动机(包括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调查问卷,以及根据陈文存的调查问卷修改而来的外语教学法态度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旨在回答涉及学习观念和折中主义教学的三个问题,即(1)当前高职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学习观念?(2)高职学生对于形式型和功能型教学法有着什么样的态度?(3)学习观念、动机以及对教学法的态度三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便于操作,所有的问卷都是以中文的形式发给学生,然后通过SPSS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经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1.高职学生的形式操练观念和功能操练观念远远强于母语观念;功能操练观念虽然强于形式操练观念,但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2.高职学生对形式型和功能型教学法均有着积极态度,虽然更倾向于接受功能型教学法,但也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3.本文所调查的三种学习观念中,高职学生形式操练和功能操练学习观念与功能型教学法的态度都显著相关;而三种学习观念与形式型教学法的态度都不存在显著相关。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同形式操练观念都显著相关,而同其它两种学习观念都不存在显著相关;两种动机与学生对待功能型教学法的态度都显著相关,而与学生对待形式型教学法的态度都不存在显著相关。这些调查结果对于学习观念和折中主义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它表明在影响学生对待教学方法的态度上,学习观念和动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关系密不可分,因此验证了Horwitz学习动机是学习观念的一部分的论点的合理性;其次,学生普遍倾向于形式和功能并重的英语教学方法,而且他们三种学习观念同对待形式型教学法的态度都无显著相关,这表明学生已经把形式型教学法看作必须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全面接受;最后,他们学习观念同对待功能型教学法的态度显著相关,表明通过调整学习观念可以促进功能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高职院校运用英语折中主义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认为形式型和功能型教学法并重,并在形式型教学法运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功能型教学法的运用是当前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较为行之有效的侧略。本文对如何结合学习观念来促进折中主义教学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