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金融是一种在传统金融体系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金融模式,是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金融机构以扶贫为目的,向贫困、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各种金融活动总和。近年来,微型金融经过创新发展,逐渐融入正规金融体系,许多商业银行开始逐步引入微型金融业务。由于微型金融业务客户的分布具有广泛性、分散性的特点,且其缺乏抵押品,银行与客户的借贷关系更多地是靠信用来维系,因此,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微型金融业务对社会网络的依赖较为突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关系型社会里,在微型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考察银行网点社会网络对微型金融业务绩效的影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推广微型金融业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首先对微型金融绩效和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然后结合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访谈,分别构建了银行网点社会网络测量体系和微型金融业务绩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银行网点社会网络与微型金融业务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表明,银行网点社会网络类型对微型金融业务的覆盖深度、覆盖广度和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关系性质与覆盖深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覆盖率在社会网络和微型金融业务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完全中介效应。因此,银行应结合微型金融业务的特点,有规划地发展和利用社会网络资源,与各方合作者建立长期导向、互信互惠的关系,并重视客户资源的积累,提高覆盖率,进而提高微型金融业务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