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髓组织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力的牙髓干细胞。在牙齿生长发育与组织修复过程中,一些生长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生长因子包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sisproteins,BMP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growthfactors,IGFs)等。目前研究认为,在这些生长因子中,bFGF在牙髓组织创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bFGF在牙髓组织创伤后修复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通过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变化,明确bFGF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机理,为预防和治疗牙髓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
1.牙髓细胞的培养和鉴定:取因正畸或阻生拔除的健康牙齿,采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体外获得原代人牙髓细胞并常规传代;取第4代牙髓细胞行抗波形蛋白、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染色。取第5~8代牙髓细胞进行实验。
2.牙髓细胞增殖活性检测:采用CellCountingKit-8(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为研究bFGF对牙髓细胞增殖的浓度效应,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以下分组:空白对照组,0.5ug/L、1.0ug/L、5.0ug/L、10.0ug/L、50.0ug/LbFGF组,分别在培养48h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50nm波长测定各组每孔光吸收值(A)。为研究bFGF对牙髓细胞增殖的时间效应,将bFGF终浓度调为1.0ug/L,分别于培养后1d、3d、5d和7d检测其光密度值(OD)。以空白对照组的OD值为100%细胞率,各组增值率=实验组OD值均值/空白对照OD值均值×100%,计算细胞相对增值率。
3.牙髓细胞迁移活性检测: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为研究bFGF对牙髓细胞迁移的浓度效应,按以下分组:空白对照组,0.5ug/L、1.0ug/L、5.0ug/L、10.0ug/L、50.0ug/LbFGF组,分别在培养24h后计算各组迁移到小室滤膜外表面的细胞数。为研究bFGF对牙髓细胞增殖的时间效应,采用bFGF终浓度为1.0ug/L,分别于培养后第6d、12d、18d、24d和30h取出Transwell小室并计数。
4.牙髓细胞ALP活性检测:将细胞接种于4块96孔板中,待细胞出现汇合生长后,更换含bFGF终浓度为10.0ug/L的培养液,在继续培养的第7d、14d、和21d检测各组的ALP活性。
结果:
1.改良组织块培养法解决了组织块贴壁难的问题,提高了牙髓细胞的培养效率。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多为典型的梭形结构,胞体丰满,胞浆均匀,核圆形或卵圆形。牙髓细胞抗波形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证实牙髓细胞来源于间叶组织,符合牙髓组织学特征。
2.bFGF在1.0~50.0ug/L浓度下可促进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的增殖(P<0.05),bFGF促进牙髓细胞增殖的最低显效浓度为1.0ug/L,最佳显效浓度为10.0ug/L。从第1d起,bFGF可诱导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增殖(P<0.05),bFGF诱导牙髓细胞增殖在第3d即可达到高峰(P<0.01)。
3.与对照组相比,bFGF在1.0~50.0ug/L浓度下诱导细胞迁移(P<0.05),bFGF最低显效浓度为1.0ug/L,10.0ug/L的bFGF促进迁移作用最强,组间比较显示10.0ug/L组与1.0ug/L、5.0ug/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50.0ug/L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12h起,bFGF可诱导牙髓细胞迁移(P<0.05),组间比较显示24h组与6h、12h、18h组差异显著(P<0.05),与30h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与对照组相比较,bFGF抑制牙髓细胞的ALP活性(P<0.05),经bFGF预处理过的牙髓细胞,当撤去bFGF后,牙髓细胞的ALP活性反而增高(P<0.05)。
结论:
改良组织块法可成功培养出人牙髓细胞。bFGF对体外培养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修复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为研究bFGF对牙髓细胞分化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为临床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损伤后修复的临床治疗策略提出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