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绝经激素治疗(MHT)对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初次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并长期在院随访的应用MH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82例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117例应用MHT的围绝经期女性。在取得知情同意后,收集患者初诊时年龄、收入、身高、体重、乳腺超声等基础资料。根据患者使用MHT用药方案中雌激素剂量,将117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标准剂量组(A组,n=39)和低剂量组(B组,n=78)。所有患者定期接受乳腺超声检查,分别采集用药后第一年、第二年及第三年的乳腺超声资料,包括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囊肿、乳腺结节的发生以及乳腺囊肿、乳腺结节的大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随访的三年内乳腺病变发生率的差异,以及乳腺囊肿、乳腺结节大小差异,评价不同剂量的MHT在患者用药前后对乳腺病变的影响。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居住地、收入等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的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囊肿、乳腺结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囊肿、乳腺结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在治疗前、后的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A组乳腺囊肿和乳腺结节发生率均小于B组(5.1%vs 20.5%,23.1%vs 44.9%,p均<0.05);两组组间在治疗后第一年、二年、三年乳腺囊肿、乳腺结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存在乳腺囊肿的B组患者,治疗后其囊肿大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前仅两例存在乳腺囊肿,一例患者在治疗后第二年、三年随访中未发现乳腺囊肿,另一患者治疗后囊肿仍存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乳腺结节BI-RADS分类均不超过3类。两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乳腺结节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在治疗前、后的乳腺结节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就本研究对象而言,未发现MHT引起围绝经期女性三年内乳腺病变风险增加。标准剂量和低剂量的MHT对围绝经期女性三年内乳腺病变的风险无显著差异。MHT对围绝经期女性的乳腺安全性仍有待大样本长期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