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中DNA甲基化差异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行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探讨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2组疾病的DNA甲基化状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MS和视NMO患者各4名,留取其血液标本;选择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各4名,同样留取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Control,C)。对标本进行DNA抽提,通过Human Metylation 450甲基化芯片的实验方法检测3组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并相互比较,对差异甲基化位点进行非监督层次聚类,用挑选的差异甲基化位点的表达情况来计算样品直接的相关性,运用差异整合分析寻找3组之间共同或各自特有的差异甲基化位点,并利用GO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揭示差异位点基因的功能及参与的细胞通路,检索MS或/和NMO相关文献,寻找不同样品的差异基因可能和哪些细胞通路的改变有关,参与疾病发生的基因调控细胞通路机制。结果:1.MS与C组,NMO与C组及MS与NMO组之间分别存在208,639及4309个DNA甲基化差异位点,DNA甲基化程度在3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Δβ>0.17或<-0.17,P<0.05)。其中有5个DNA甲基化位点,其甲基化程度在3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为3组之间共同的差异甲基化位点。2.移植排斥(Allograft rejection)、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ECM-receptor interaction)、细胞黏附因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等细胞通路异常可能参与MS发病机制。3.AMPK信号通路(AMPK signaling pathway)、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Fc gamma R-mediated phagocytosis)、胆碱能突触(Cholinergic synapse)等细胞通路异常可能参与NMO发病机制。4.AMPK信号传导通路(AMPK signaling pathway)、Rap1信号通路(Rap1signaling pathway)、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B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胆碱能突触(Cholinergic synapse)等细胞通路异常可能在MS和NMO发病机制中存在差异。结论:1.成功运用人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芯片分析了MS、NMO和正常者外周血的DNA甲基化差异。2.外周血甲基化检测对于MS和NMO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揭示这2种疾病具有不同发病机制。4.DNA甲基化异常可能通过影响对应的基因表达,进而引起某些细胞通路功能改变,参与MS和NMO病理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相关诊治经过、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等进行报道。并以该病例为引,结合国内近20年报道的77例病例,分析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特
研究背景: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我国人民患病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由高血压引起的急性或慢性靶器官损害如高血压急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是导致人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