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Mg(OH)<,2>阻燃剂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六水硝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为改性剂,采用易于工业化的液相沉淀法,制备了产率大于97%的表面改性纳米氢氧化镁[Mg(OH)2]阻燃剂。通过Mg(OH)2在液体石蜡中的悬浮液体积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了SDS和聚丙烯酸钠(PA-Na)、烷基多苷(APG)、醇醚磷酸酯(MAP)复配改性剂对纳米Mg(OH)2分散性的影响,优化了复配改性剂及其配比和使用量。结果表明,用SDS和MAP复配表面活性剂作为改性剂,在添加量为0.2%、质量配比m(SDS):m(MAP)为2:1时,所制备的纳米Mg(OH)2在液体石蜡中的悬浮液体积最大,即分散性和疏水性能最好。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表观密度分析等手段对优化出的改性纳米Mg(OH)2和未改性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改性后样品分散性好,结晶度高。从红外光谱(FTIR)和沉降体积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能使改性剂吸附在纳米Mg(OH)2颗粒表面,从而将表面由亲水调节为亲油,提高了纳米Mg(OH)2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通过XRD、BET、TEM、FTIR和在液体石蜡中的悬浮液体积实验等手段,研究了m(SDS): m(MAP)为1:1时SDS/MAP添加量对改性纳米Mg(OH)2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SDS/MAP添加量的增加,样品表面的疏水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0.2%时达到最大值;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分别在0.2%和0.5%时出现拐点;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与粒径一致;说明在水相中随SDS/MAP添加量不同,可能其分别以双分子层和单分子层吸附于Mg(OH)2颗粒表面。热重—差示扫描分析表明,表面改性可以降低Mg(OH)2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并使热分解温度范围变大。当50%的表面改性纳米Mg(OH)2用于聚丙烯(PP)材料中时,PP/Mg(OH)2复合体系的氧指数可以达到35.0,拉伸强度为27.01KPa,断裂伸长率为12.01,远优于市售产品的指标。
其他文献
核动力船舶采用核动力推进技术,长期工作于海洋环境中,船体和舰载装备的表面防护涂层必须具备耐受高能射线如伽马射线辐照损伤的能力,更需要具有优异的防腐等性能。环氧树脂(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侵染植物外植体能诱导产生转基因毛状根(hairy root)。获得的毛状根起源于单细胞而无嵌合体,并能在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自主性快速生长。毛状根可直接作为植物根部线虫等病虫害的宿主;还可应用于环境修复;也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用于生产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产物和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毛状根是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中的T-DNA插入、整合到植物细胞
氧化铁做为典型的磁损耗材料,在微波吸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鉴于材料的结晶状态、形貌和颗粒尺寸对其电磁波吸收能力有较大影响,本文采用热分解法,通过调控合成温度控
在当代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网络时代的阅读与写作正逐渐解构着传统意义的读写方式,功能性主张下的“浅阅读”、“浅写作”愈演愈烈。受网络时代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是典型的原子经济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目前,在高碳烯烃氢甲酰化均相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催化剂与产物分离困难、高温下催化剂易失活和成本高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