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化对大肠杆菌SodB蛋白功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uspj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乙酰化修饰是蛋白质重要的翻译后修饰类型之一,参与了细胞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它是高度调控的可逆的过程,去乙酰化由依赖于NAD+的去乙酰化酶Sir2类所催化。SodB(Fe-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保护机体免于氧的毒害。至今对SodB的研究也很多,且不断的深入,但对其乙酰化的研究较少。2009年赵英明等鉴定出大肠杆菌SodB蛋白的51位Lys乙酰化位点和2010年赵世名等对沙门氏菌研究中发现的SodB同源蛋白的44位Lys乙酰化位点,此外,鲜有其他更进一步的研究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杂交和质谱分析两种方法证实了大肠杆菌SodB的乙酰化,且发现了大肠杆菌SodB新的乙酰化位点,即12位的Lys。另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杂交发现CobB有能催化SodB去乙酰化的可能性,同时对SodB去乙酰化前后的酶活进行了测定,发现去乙酰化后SodB的酶活降低。为了进一步在细菌体内分析SodB的乙酰化作用,我们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了E. coli W3110ΔsodB突变株,遗传学分析显示:E. coli W3110ΔcobB体内的SodB乙酰化水平略比野生型中的高,从而推测CobB有可能在细菌体内一定程度的调节SodB的去乙酰化。
其他文献
CaSC1,即辣椒倍半萜环化酶,是辣椒醇(Capsidiol)植保素代谢过程中催化法尼基焦磷酸(FPP)合成5-epi-Aristolochene的一个关键酶,在辣椒倍半萜植保素合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CaSC1在紫外线的诱导作用下表达,但对其诱导表达的分子机制还不很清楚。本研究从辣椒基因组DNA中分离获得了CaSC1的相应启动子,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片瞬间表达系统,通过deletion缺失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作者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单一维度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单一维度指标评价研究深浅不一,综合指标评价研究缺乏系统性,进而提出了分层次的宏观-微观新发展理念指标评价体系,并建议引入舆情大数据作为
唐代吴地经济渐趋繁荣,与全国各地发生了广泛的联系,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中唐以后,吴地几乎成了唐朝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全国财政收入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推测,造成吴地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也许与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吴地人历来有浓厚的宗教信仰情结,重视教育,
会议
固废领域虽然还未出现普遍性的重大波折,但近期财政部对垃圾焚烧补贴的答复结合近几年愈演愈烈的低价竞争,也让人对垃圾焚烧市场不无担心。而对于同为重资产布局重地的危废领域还能火多久?"十三五"绝对是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五年,相信很多年后还会经常回顾这五年的转折点。宏观上的,国内我们提出两山论和建设生态文明,以及要面对产业结构性升级和GDP增速的逐渐下移,而外部
期刊
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的重要害虫,也是重要的模式昆虫。本文以小菜蛾为研究对象,进行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的初步研究,为以后的小菜蛾抗逆性和HSP70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以小菜蛾四龄幼虫和成虫为材料,成功克隆了多条hsp70基因片段序列,并最终获得8条hsp70基因全长序列;然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条已知hsp70基因和其中3条hsp70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循证护理对护理本科实习生中医护理教学查房的影响。方法将在该院实习的2018、2019级80名本科护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查房法,研究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循证护理查房法。观察2组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第1天,实习5、10个月临床教学查房能力及评判性思维变化情况。结果 2组护生实习5、10个月临床教学查房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
盐胁迫对农业土地来说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严重的问题。在许多地区,它不仅严重制约作物生长在许多地区和产量,可耕土盐渍化的增加可能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全球影响。秋茄(Kandelia candel)是一种典型的红树林盐生植物,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红树植物生境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盐分。秋茄是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等省份红树林的常见种,研究其耐盐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测序技术的发展,生物序列数据迅速增长,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加速增加。如何利用有限的存储空间存储更多的生物序列数据成为必须面临的问题。对于DNA序列数据,可使用数据压缩方法解决大量DNA序列数据的存储问题。本文在研究传统压缩算法和现有的DNA序列数据压缩算法的基础上,从变换编码和熵编码的角度研究DNA序列压缩算法,并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文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DNA序列的冗余特性进行了
以史料为依据、用史料说话,是具有说服力地还原历史的主要手段。选择契合初中生理解的史料,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史料实证意识"的重要途径。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为例,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知道东晋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古代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总的要求是:
期刊
近年来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基因的识别及其功能信息的提取和利用是研究热点。生物体中某一基因序列的特定位置上仅有一种确定的单体或“字符”,因此可以利用该数字化特性并采用基于概率理论的模型方法进行序列模型的研究。应用概率模型预测方法进行未知基因预测,有可能减少实验代价,提高实验效率,从而加速研究进程。本文主要关注基因剪接位点的预测问题。剪接位点的精确识别有助于基因的标注和新基因的发现。如何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