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既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又事关个人对终极意义的追寻。对马克思宗教观的研究,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相适应,团结宗教组织和信教人士,发挥他们对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人们科学的分析宗教现象、认清宗教的本质,从而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宗教观进行研究。第一、马克思宗教观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要求彻底打破种种封建时代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的束缚并代之以新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以及宗教改革运动削弱了宗教权威,是近代以来宗教批判的先声。就理论渊源而言,西方古典无神论和近代唯物主义思想对马克思的宗教观的转变产生了影响;德国的古典哲学及其对宗教的批判是马克思宗教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第二、马克思宗教观的基本内容。其一,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宗教的本质首先应被归结于人,因为人是宗教的基础,没有人就无所谓宗教;同时,人又非孤立的,原子式的个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因此,宗教的本质又是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经济条件产物。其二,马克思关于宗教功能的观点:马克思通过“鸦片”功能的双重性暗示出宗教社会功能的双重性;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中、在不同的社会阶级、社会阶层之中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其三,马克思关于宗教发展规律的观点:宗教是在一定的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将随历史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消亡。第三、马克思宗教观的当代启示。首先,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探讨宗教问题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研究宗教问题时应当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其次,依据对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宗教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就当前中国的国情,要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宗教问题,实行政教分离的政策,保障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处理好个人宗教信仰问题,调动宗教人士的社会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