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KE(21、3)的小浪底坝区水沙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916579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进入下游前最后一座具有较大调节能力的峡谷型水库,能为黄河下游的防洪减淤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黄河来水含沙量高,来沙量大,自1999年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运用至2013年10月,库区泥沙淤积日益严重,有可能导致枢纽进水口淤堵、闸门启闭困难等问题出现。随着库区泥沙淤积发展,三角洲顶点进一步向坝前推进,淤积面不断淤积抬高,泄水建筑物进水口泥沙淤堵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工程效益发挥甚至影响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因此,为了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及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十分有必要开展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群前防淤堵研究。  (1)根据数值模拟的相关理论,基于MIKE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数值模型,依据2013年5月坝区实测河床地形资料和2013年5月~8月实测水沙过程和水位过程,对2013年5月~8月来水来沙、坝前水位和孔口闸门调度运用条件下的坝区水流泥沙运动和坝区淤积变化进行模拟,研究小浪底坝前冲淤特性。将模拟得到的结果与2013年8月实测库区冲淤地形对比率定,结果表明模型与原型具有水沙相似性。  (2)基于MIKE3根据2003年7~9月的地形资料,选取平水偏丰沙的2003年7~9月实测入库水沙过程作为底孔防淤堵模型的设计水沙条件,研究近进水塔前底孔的防淤堵问题。分析进水塔群前水流结构,含沙量分布和进水塔前淤积发展过程。研究成果对小浪底水库的运行管理和减少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配电网为对象,在分析其特点和国内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开放的分层、分布式的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配电自动化是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电力系统技术为一体的大型系统,是应目前我国电网改造需要而提出的现代技术的新课题。开发出一套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可扩充性好、使用维护方便和功能强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当前城网改造的迫切任务。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技术难点在于通信。...
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β-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βG)是一种从枸杞果实中分离纯化的纯天然维生素C(Vc)前体物质。本实验室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
主要介绍了丰满电厂水轮机转轮出水边切割增容的水力计算和分析、方案的优选及实施、增容效果的试验验证。进行了水轮机叶片切割前后转轮内部三维粘性流的数值模拟计算,其中包括方程的确立、方程的变换和离散、边界条件的确定。根据计算结果,综合考虑水轮机的出力、效率、及汽蚀性能优选出切边的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根据转轮叶片切边后现场验证试验结果分析,水轮机的增容改造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