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双重目标收官之年,8年精准扶贫,5年艰苦攻坚,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今年年底将实现9899万贫困人口脱贫。但少部分已经脱贫的群众仍有返贫风险,尤其是部分边缘人口还存在致贫风险,必须以非常之力、非常之功、非常措施,针对性地解决。因此,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大转变,这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在众多乡村振兴方式中具有显著优势,涵盖面广、外溢效应作用大、示范带动性强、产业链条长等。而民宿旅游作为当下新兴旅游产业,依托独特的风土人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逐渐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新型旅游形式。这进一步有力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从看风景转型升级为深度体验式,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效按下快捷键,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但与此同时,随着全域旅游及新型城镇化高速发展,民宿旅游发展中的矛盾日益凸显,急需进一步探讨政府发展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对策。本文基于革命老区井冈山市荷花大仓、拿山长塘、大陇案山等地调研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有关学者对精品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旅游扶贫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及SWOT分析理论为工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观察等方法开展研究。通过SWOT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化扶持政策促进乡村振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政府在贫困地区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民宿旅游的发展必须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依靠客源市场,并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做到志智双扶,让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前进。第二,创新营销渠道,做好宣传工作,着力打造精品民宿。民宿经营者必须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前提下,对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综合考量,结合当地民宿旅游发展实际和自身条件,量力而行,从而通过开办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第三,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宿旅游行业规范和标准,破解融资难题。第四,政府需强化行业队伍建设,建立行业协会,规范民宿管理,通过提高民宿经营者素质来提升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