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宫颈癌的宫旁组织浸润的阳性率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早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低危因素,以助于定位适合免于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从而减少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诊治的38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FIGO(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acology and Obstertrics)临床分期均为ⅠA1~ⅡA2期,且均进行了宫颈癌根治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影响早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前的各项指标如年龄、临床分期、SCC-Ag、MRI测得的肿瘤病灶大小等指标单独及联合作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对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387例宫颈癌患者中,根据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存在宫旁浸润的患者有17例,宫旁组织转移阳性率为4.4%(17/3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分组(P=0.005)、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P=0.045)、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P﹤0.01)、标本剖视肿瘤大小(P=0.003)、术前MRI测量的肿瘤大小(P=0.004)、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1)、淋巴脉管浸润(LVSI)(P﹤0.01)、累及阴道情况(P﹤0.01)、手术阴道切缘状态(P﹤0.01)及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是早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相关因素(P值<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浸润(LVSI)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浸润的独立预后因素。如果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小于1/2、无淋巴脉管浸润(LVSI)及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则宫旁组织浸润的风险极低(0.0%)。根据ROC曲线,各项单独指标中术前MRI测得的肿瘤病灶大小对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浸润的诊断价值较高(AUC=0.805,P=0.012,95%CI=0.561-1.000),综合各项指标比单一指标诊断价值更好(AUC=0.817,P=0.009,95%CI=0.600-1.000)。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宫旁组织浸润发生率较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浸润(LVSI)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浸润的独立预后因素。如果同时具备以下三项特征: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小于1/2、无淋巴脉管浸润(LVSI)及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则宫旁组织浸润的风险极低。术前MRI测得的病灶大小对对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浸润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年龄、临床分期、SCC-Ag及MRI各项指标对手术前预判早期病例有无宫旁组织浸润具有一定价值,后续仍需要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