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泰国中级别自由搏击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搏击是源于西方的格斗对抗项目,比赛节奏紧凑拼打激烈,具有良好商业性和市场号召力,且以其开放的、兼容并包的规则为世界各国运动员、不同格斗技艺同场竞技提供了很好的舞台。长久以来,中国运动员频繁参与自由搏击赛事,国内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于2012年开设首届调研赛后于2015年开创了全国自由搏击锦标赛这一全国性官方赛事,虽开展较晚但事实上中国运动员已较早参与国内外商业赛。总体的技术水平上我国自由搏击运动员成长较快但也与世界水平存在差距,尤其是中级别。而泰国运动员中级别运动员数量多、水平高、竞争力强。各项赛事中泰对阵经历较多,如何针对性研究双方技术特征提高我国运动员竞争力成为本文重要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视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选取昆仑决自由搏击21场64局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对双方在比赛中各级别各项数据详细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自由搏击具有节奏快、组合多、重进攻的特点。相较之下中国运动员更重组合打法,体现出“连”的特征。而泰国运动员“单”的特征突出,高频次单一技术更多,体现出主动性但组合运用仍相对不足。从各项技术有效率看组合技术尤其是多次数组合对中国运动员更为重要,其有效率达73%以上。(2)拳法在自由搏击中的重要性可堪首位,使用比重和胜负评判权重大。单一拳法双方都以直拳和摆拳为主。中国运动员运用率更高以摆拳为主,“近身”破防重击的特征突出。泰国运动员拳法有效率更高但依赖直拳技术,具有“单一”的特点。双方除中国运动员摆拳频率更高外其他拳法无显著差异。(3)腿法在自由搏击中是种类最丰富的技术,路线和形式多变。中国运动员常用腿法扫腿和蹬腿技术难与泰国运动员抗衡,但转身腿、踹腿效果好,踹腿有效率最高为40%,具有“出奇制胜”的特点。泰国运动员扫腿频率高且有效率突出在40%以上,具有“单一高效”的特征。双方在常用和其他类别腿法运用上存在显著差异。(4)膝法在自由搏击中是需要合理运用的技术。双方运用频率和有效率差异性最大。中国运动员表现出“低频低效”而泰国运动员则具“高频高效”的特征,运用频率近中国运动员5倍。近距离缠抱顶膝过多。中距离膝法较强有效率最高近45%,是对中国运动员威胁最大的技术。(5)自由搏击中组合技术形式具有多变巧妙、连贯快速的特点。中国运动员常用两组合拳拳、拳腿和三组合拳拳拳、拳拳腿技术。更能体现出拳法“善用、主用、多用”的特征,多组合技术运用常态化。泰国运动员常用两组合拳拳、拳腿、拳膝技术和三组合拳拳拳、拳拳腿、拳拳膝技术。双方两组合拳腿技术有效率最高,中国和泰国运动员分别为48%和67%。泰国运动员腿膝为核心“拳法为表、腿膝为里”使两组合和三组合技术总体打击有效率好于中国运动员,多组合技术主要在压制状态时运用。(6)其他技术的运用体现了自由搏击项目开放灵活的特点。中国运动员接腿摔运用少成功率高但易受重创。辅助性腿法常辅助其他技术。泰国运动员带摔技术优良,搂抱多易犯规扣分属“敏感技术”。从重击看中国运动员更依赖拳法尤其是多拳组合,泰国运动员则拳腿膝的组合和单击都具有较好打击效果。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腓肠肌-跟腱(Achilles tendon,AT)复合体是人体最大最强的肌肉-肌腱复合体,在行走、跑步和跳跃中有效发挥作用。其硬度能够反映腓肠肌和跟腱的功能状态。以往研究通常采用腓肠肌-跟腱结合点的位移来评估腓肠肌-跟腱复合体的整体硬度,而腓肠肌和跟腱的损伤或病变通常发生在局部特定部位,故对局部硬度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肌肉状态检测仪Myoton PRO可以检测肌肉和肌腱局部硬度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能、身体指标呈下降趋势,超重、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不良状况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体力活动不足已成为制约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社区是青少年日常接触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良好的社区体育环境能促进青少年体力活动参与,利于提高其身体素质,尤其在寒暑假社区体育有着对学校体育的重要补充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上海市黄浦区初中生所居社区体育环境现状及其过去7天体
研究目的:侧切是人体在体育运动中快速的改变方向的动作。诸多影响侧切动作生物力学的因素中,不同落地模式和角度会对膝关节产生不同的负荷,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潜在风险因素。然而,关于不同侧切落地模式和角度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还缺少统一的结论。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不同的落地模式和角度在执行侧切动作时,人体的下肢生物力学相关参数的基本规律特征。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了采用后足落地的男性球类运动爱好者20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告诫我们要“使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摇篮的中央苏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先驱在这片红土地上做出了巨大牺牲,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精神财富。在此期间,中央苏区儿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革命事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学界长期以来缺乏对儿童这一历史上重要且特殊的群体的关注,而具体到中央苏区儿童体育的研究,则更加不甚
舞蹈叙事性探索是当前舞蹈研究的热点之一。国际标准舞在20世纪20年代引进中国,在国内的发展多以竞技比赛、表演舞为主,以国际标准舞为主的舞剧不多,本文对国际标准舞舞剧的“叙事性”进行了探索实践研究。国际标准舞舞剧《青春之歌》是对杨沫的小说进行改编,表现在五四时期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林道静”从一个普通女性成长为革命女性的奋斗历程,舞剧通过林道静的成长之路来刻画林道静、卢嘉川等革命人物的英雄形象
在新的时期,我国体育成绩不断取得突破,在国际上的影响逐渐深远,国家更加注重全民体育的发展。因此,体育文化的传播在当今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十分重要,然而对老年体育的关注度还有所欠缺。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趋显。人民的生活物水平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老年人生活开始更加关注健康问题,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本作品立足于老年体育和人文关怀,用镜头纪录健步走队员孙红强先生参加健步走运动以来生活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所有艺术作品在创作时都避免不了的话题。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作品的情节的设定、情绪表达、内容的展现等多个方面。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都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人物形象。与此同时近年来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存在着人物塑造的真实性缺失、人物塑造过于单一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的程式化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一背景下,编导想要通过《伊芙琳》这部舞蹈作品的编创,探索在舞蹈作品中该如何避免人物塑造的真实性缺
桑巴舞从原始的非洲,传入拉丁美洲,再传入到欧洲,在整体发展当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都对其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而在对这一文化进行研究时,首先是从横向的本体也就是身体角度着手,然后再对其进行纵向分析,对当中包含的一些理念进行整体探讨。通过对这一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追溯,以作品呈现的方式,形象、生动且艺术化的诠释了桑巴舞身体形态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也是笔者力图想要说明并在
在21世纪网络迅速发展的年代,当代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现正处在新的环境、新的人群、新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靠自己来完成,这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落差,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积极性进取心降低,从而产生失焦虑、害怕、退缩的不良情绪,比较严重地还会出现心理障碍以及精神异常现象。本研究者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切入点,尝试运用隐喻的概念,透过隐喻性叙事在舞蹈创作中的探索——
青少年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阵地,在承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体育的拓展和普及,体育产业的间接投入和今后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参与意愿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提高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体育和赛事参与行为对于促进体育运动在青少年阶段的普及,形成全面的体育文化,培养其终身运动的习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过去我们习惯将青少年体质下降和体育赛事参与行为不足简单地归因于学校的体育教育滞后和传统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