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3年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演进过程分析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onglgu0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伦贝尔是一个地处内陆边疆的多民族地区,资源和地缘优势十分突出。但由于历史、现实,客观、主观的诸多原因,其发展相对落后;而且,近十年来,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逐步下滑。本文立足现实,对该地区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1978-2003年近25年,涉及5个五年计划期)进行回顾,并主要从主观方面研究和探寻落后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五章和一个序言。第一章,对1978—2003年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及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每个五年计划期指导思想结合发展情况,分五个阶段进行分析概括;第二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通过呼盟占全区经济的比重和与全区其它盟市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发现呼盟在全区的经济地位逐步下降,继而对下降原因进行分析;第三章和第四章,在落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与启示不仅对呼伦贝尔今后经济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对落后地区、民族地区等也有一定借鉴意义;第五章,在前面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呼盟今后的经济发展政策确定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从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的特征从少品种、大批量、共性化、低时效的需求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高时效的需求,客户需求变化迅速而且无法预测。在这样新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战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出现了“横向一体化”的思维方式。全球制造链及由此产生的供应链管理正是“横向一体化”管理
本文从满足公开市场操作需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国债市场现状的研究,主要从国债规模、期限结构、持有人结构,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国债利率市场化以及市场法规监管机制等方面
以净现值法(NPV)为代表的传统的项目评估和投资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们很强的假设:未来的现金流是可以精确估计的,决策者只能采取刚性的策略--"要么现在投资要么不投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