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南藏戏作品审美性探析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丰富的艺术和审美实践彰显了藏族独特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藏戏,作为积淀了藏族深厚古文化的艺术形态,有西藏的“活化石”之称,它的审美特征更能体现藏民族的深层的审美文化意蕴。  藏戏不仅在西藏地区广泛传播,在我国其他藏区乃至国外(如不丹等)也有传播。青海省是仅次于西藏自治区的藏戏渊源之地,产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寺的黄南藏戏是一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流派。本文以学者们的藏戏研究成果作为基础,运用文艺心理学、审美人类学、文艺美学等理论和文献梳理、实地考察等方法,由审美文化表层深入到审美文化深层,挖掘黄南藏戏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论文以黄南藏戏作品为审美对象,尝试从作品主题、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三方面探寻黄南藏戏的审美意蕴。  其一,黄南藏戏作品主题的审美性分析。黄南藏戏作品的主题和宗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关于作品主题的审美性分析是基于佛教哲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所折射出来的审美观念方面的思想在作品中的映现。这些思想沉淀在藏戏作品中,使藏戏作品主题丰盈,美学意蕴和而不同。历来专家学者对藏戏主题用“惩恶扬善”一笔带过,而藏民族以善为大美以及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和对人性的独特见解却鲜有论及。藏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人性的认识以一种艺术审美的形式表现在藏戏作品中,行文断句流露了藏民族独具特色的审美思想。  其二,黄南藏戏艺术形象的审美性分析。青海黄南藏戏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文中尝试运用“唯美主义”、“悲剧风格”等美学理论探讨黄南藏戏的人物形象,以期望展示藏民族对美的理解。  其三,黄南藏戏艺术形式审美性分析。从艺术形式的诗情之美和结构之美两个方面入手,以此展示藏民族注重形式美的审美心理。  另外,青海黄南藏戏作为典型的民族审美文化现象,受特殊的自然、人文等环境的影响,具有地缘性的特点。论文第一章对黄南藏戏的生存语境进行了阐述。
其他文献
金代有两韩玉,他们分别是生活在金朝前期和后期的汉族士人。一韩玉在金初选择由金入宋(以下简称“宋韩玉”),而后仕禄于宋。一韩玉在金末选择誓死效忠金朝(以下简称“金韩玉”),却遭
本文以《论语》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论语》全书所包含的名词的搜集与整理,考察与分析,从而达到较为清晰地展现《论语》成书阶段的词汇面貌,尤其是名词的面貌的目的。  本
《洪武正韵》是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乐韶风、宋濂等人奉皇帝朱元 璋之命编撰的一部官方韵书。该书的编写目的一是为了纠正方音,二是欲行于诗赋科 举。对于这部韵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