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缘》《匆匆》和《沉寂》亦可被称为“逃离三部曲”。它们是加拿大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作品,收录于名为《逃离》的短篇小说集中。2004年,《逃离》一经出版就斩获了加拿大文学大奖——吉勒奖,并且于2009年荣膺第三届曼布克国际文学奖。因此,《逃离》中的短篇小说均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故事围绕朱丽叶这位平凡女人的爱情、亲情、友情、学业和事业,将她所遇的命中机缘、所度的匆匆岁月、所痛的沉寂情思娓娓道来。国内学者对此三部曲的研究多在讨论小说集《逃离》时才偶有涉及,且大多仍局限于女性成长、叙述策略、作品主题等视角。鉴于此,本论文尝试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即精神分裂分析,将这三部短篇小说视作一个整体、同时又独立于小说集《逃离》中的其它故事来研究。本论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围绕成长经历、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品介绍艾丽丝·门罗,同时归纳了国内外部分学者对其作品的研究。第二章简要综述德勒兹的生平、哲学著作、以及精神分裂分析下的理论关键词。第三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重点揭示朱丽叶的块茎式思维及行为表现,从而进一步分析其“生成”、“无器官身体”、“解辖域化”的具体精神分裂过程。第四章则从发现成果、结论及局限性三个方面对本论文进行总述。通过对小说语料进行定性、描述性和阐释性分析,本研究发现:朱丽叶呈现出的一系列反常举动深刻反映了她精神分裂性人格。虽然朱丽叶在不断地通过“生成”、“无器官身体”、“解辖域化”等手段尝试实现精神上的逃逸,但她的命运依旧归于无边的沉寂。朱丽叶失意的人生既源于她自身对浪漫的偏执、丧失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及其精神信仰的匮乏,同时也由男权社会中的“问题男人”所导致,因而,逃离三部曲中亦蕴含了门罗对女性这一边缘群体的无限关怀。本文是借助精神分裂分析理论对《机缘》、《匆匆》和《沉寂》进行解读的大胆尝试,希冀本研究能促进德勒兹哲学对门罗的作品批评的纵深发展,通过发掘作品内涵带来一定的社会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