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地隙玉米喷雾机是针对生长周期内玉米植株进行施药作业的主要机具,其离地间隙较大,可以在玉米生长中后期进入田间进行施药作业。由于玉米植株生产中后期叶片繁茂,容易形成较为密闭的田间环境,所以采用传统喷头施药作业的方式并不能满足高地隙玉米喷雾机的施药作业要求,对玉米生长中后期的植株施药效果较差。因此,本文针对高地隙玉米喷雾机施药装置进行设计研究,发现导致施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玉米生长中后期密闭的田间环境使喷头喷洒的雾滴没有漂移空间,即雾滴通过加压喷出后直接与邻近玉米植株的叶片接触,导致喷头周围的叶片施药量较大,远离喷头的叶片几乎没有药液沉积。所以本文设计了一套高地隙玉米喷雾机施药装置,通过扩大施药作业时雾滴的漂移空间来提高施药作业的效果,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对新疆地区玉米的种植模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调研,测量了玉米茎秆的高度、直径、行距等参数,测定了玉米植株的物理机械特性,建立了玉米植株的力学模型,得出了玉米植株在1.2m、1.4m与1.6m处的横向最大偏移量,以及偏折角与玉米高度之间的关系。对施药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包括配套喷头的选型和施药作业辅助装置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辅助装置悬挂杆、分禾装置以及分禾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结构参数,并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施药辅助装置的三维模型。在ADAMS软件中对施药作业辅助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建立了玉米茎秆的柔性体模型,并建立施药作业辅助装置的模型,通过软件模拟施药作业时分禾器与玉米茎秆的工作状态,确定施药作业装置的作业高度为1.2m,分禾宽度为580mm。对施药装置进行喷雾试验研究,分别采用水平喷杆喷雾方式、吊杆喷雾方式和本文的分禾装置喷雾方式对玉米茎秆进行施药作业,测定玉米植株上部、中部以及下部的雾滴沉积量,测定结果表明分禾装置喷雾方式对生长中后期的玉米植株施药效果显著好于传统的水平喷杆喷雾方式和吊杆喷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