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α修复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非编码RNA介导的神经细胞毒性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d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均呈渐进性发展最终导致瘫痪或死亡,在临床表现、遗传特征以及病理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重叠性。ALS/FTD患者的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基因(C9ORF72)的非编码区存在大量的 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且 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是ALS/FTD最常见的遗传病因。然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已有研究发现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抑制下游基因转录,且 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非编码RNA(r(GGGGCC)n)可导致神经退行性变。  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构建野生型质粒pEGFP-(GGGGCC)3(3个六核苷酸重复片段)和突变型质粒 pEGFP-(GGGGCC)30(30个六核苷酸重复片段)。将pEGFP-N1(空载体),pEGFP-(GGGGCC)3,pEGFP-(GGGGCC)30三种质粒分别转染到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48h, MTT实验结果显示:pEGFP-(GGGGCC)30组细胞活性最低,另外两组没有明显差异;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内生长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AP2)阳性表达,并对阳性细胞突起的数量及长度进行定量分析发现, pEGFP-(GGGGCC)30转染组细胞突起最短,突起数量也最少,pEGFP-(GGGGCC)3转染组和pEGFP-N1转染组无明显差异。免疫印迹技术发现三组细胞的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5(CDK5)和MAP2总的蛋白水平没有变化,而突变组的CDK5活性(Phospho-Tyr15-cdk5)明显增加,生长发育相关蛋白MAP2的Ser136磷酸化水平(Phospho-Ser136-MAP2)也明显增加。说明突变组pEGFP-(GGGGCC)30细胞可能通过激活CDK5,使MAP2磷酸化,导致细胞毒性。  多种寡核苷酸重复扩增是通过富集RNA结合蛋白(RBPs)介导神经退行性变,且富集的 RNA结合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嘌呤丰富单链 DNA结合蛋白 alpha(Purα),从而干扰Purα的正常功能。为探讨Purα对r(GGGGCC)n介导的神经毒性的影响,在N2a细胞中过表达 Purα,比较 control(不转染组),EV(Purα的空载 pcDNA3.1)+pEGFP-N1,EV+ pEGFP-(GGGGCC)30,Purα+ pEGFP-(GGGGCC)30四组细胞活力,突起生长和 MAP2蛋白含量和活性的变化(由于在一系列实验研究中pEGFP-(GGGGCC)3组与空载体pEGFP-N1组结果都没有明显差异。所以后续研究去除了pEGFP-(GGGGCC)3实验组)。结果发现,过表达Purα可以明显升高突变型pEGFP-(GGGGCC)30细胞活力,抑制CDK5的活性,并且减少MAP2Ser136位点的磷酸化,说明过表达 Purα可以修复 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序列介导的细胞毒性。我们的研究表明 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可以通过激活CDK5导致N2a细胞的MAP2发生过度磷酸化,抑制细胞突起生长,过表达Purα可抑制这种细胞毒性。为进一步研究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以T7启动子表达系统为基础,通过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拯救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微型基因组。方法构建可分别表达RSV四种核壳体蛋白的
目的 观察AIDET沟通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94例CVA患者分为A、B两组(A=47,B=47).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加用AIDET沟通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肺功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8例,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
目的 观察丹参通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探究其脑组织恢复程度.方法 取SD大鼠40只,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