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ncer, RCC)是高度血管化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实体性肿瘤之一,位居泌尿系肿瘤的第二位,肾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肾癌的转移率较高,其转移的主要途径是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肾癌对放、化疗效果不佳,治疗方法仍然以根治性手术为主,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迫切需要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了大量与肾癌的生长和进展有关的因子,及与肾癌生长发展相关理论,为肾癌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分子基础。但是肾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其中涉及许多肿瘤相关因子的参与和调控,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是重要的血管生成正性调节因子,与肾癌的发展转移密切相关,是目前抗癌治疗的研究靶点之一。趋化因子受体(CXCR4)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唯一受体,研究认为CXCR4在多种肿瘤特定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目前VEGF与CXCR4在胆管癌、结肠癌,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中研究较多,但是在肾细胞癌中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中。本实验主要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可能为肾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6例肾癌住院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其中包括2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肾癌组织,并从56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0例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所有标本均行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56例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及化疗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肾癌标本,伴淋巴结转移肾癌标本及正常肾组织中CXCR4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肾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56例肾癌组织中CXCR4、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1%,73.2%,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的表达阳性率20%、3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2002年AJCC的TNM分期,在56例肾癌的Ⅰ、Ⅱ、Ⅲ、Ⅳ分期中CXCR4的阳性率分别为42.9%,59.1%,83.3%,100.0%,百分比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23);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50.0%,68.2%,91.7%,100.0%,百分比随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27);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肾癌标本中CXCR4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85.0%和9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55.6%和63.9%,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者的P值分别为0.026,0.034。肾癌组织中CXCR4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5, P<0.05),CXCR4和VEGF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的侵袭转移及MVD有关,CR4和VEGF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CXCR4与VEGF在肾癌中均高表达,其阳性率随肾癌的病理分期级别增高而升高,尤其是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肾癌标本中其阳性表达尤为明显,并且在肾癌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CXCR4与VEGF在肾细胞癌中相互促进,共同促进肾癌的增殖、发展和转移,CXCR4与VEGF可以作为判断肾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并给肾癌的治疗提供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