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出血作为脑卒中最严重和最不易治愈的一种亚型,不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已有研究将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其治疗机制是阿托伐他汀可以促进血肿周围的血管生成、调控血肿相关炎性反应,从而使得接受他汀治疗的脑出血动物血肿吸收和功能恢复更快更好。然而也有人观察到:阿托伐他汀起效的时间较晚,无法尽早改善脑出血后早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不利于继发性脑损伤的早期控制。而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地塞米松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炎药物,也被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研究。然而临床上摈弃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脑出血,因为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不仅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会使得脑出血患者预后转归不良。因此,我们提出假说:短期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的新策略,可以通过促血管生成和强化的抗炎作用,改进脑出血治疗效果。本研究拟探索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对脑出血小鼠模型的早期治疗效果,评估该治疗方案能否产生比单用阿托伐他汀和单用地塞米松更早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胶原酶注射小鼠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五组:(1)假手术组;(2)对照组;(3)阿托伐他汀组;(4)地塞米松组;(5)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模型制作成功后,按上述分组和设定的固定剂量,在72小时内每24小时灌胃给药3次。通过以下实验来综合评价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使用磁共振扫描仪来监测小鼠颅内血肿的吸收情况,并使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足错步实验、Rota-rod转杆实验、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功能恢复情况;对于脑血流量、脑水肿程度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我们分别使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仪、脑水含量检测法和伊万思蓝外渗法的方法进行检测;应用细胞因子序列分析检测试剂盒来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生成细胞因子的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评估药物治疗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效果;以免疫荧光共染色法来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给药72小时后,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其血肿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流量恢复较快,且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程度较轻;促炎性细胞因子明显低表达,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明显高表达;氧化应激反应减轻且血肿周围的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的同时增殖明显增加。更重要的是,联合用药组在脑出血后一系列病理变化的改善情况上显示出了比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更早和比地塞米松单药治疗更好的结果。但是,从给药治疗7-14天后,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的效果开始显现,联合用药的治疗优势不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早期短时间应用可改善脑出血小鼠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神经功能缺失,比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更快和比地塞米松单药治疗有更好效果。但该作用不能持久,提示联合他汀和地塞米松治疗方案在脑出血中的应用需要早期应用和应用适当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