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对脑出血的早期治疗效果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xj5186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出血作为脑卒中最严重和最不易治愈的一种亚型,不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已有研究将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其治疗机制是阿托伐他汀可以促进血肿周围的血管生成、调控血肿相关炎性反应,从而使得接受他汀治疗的脑出血动物血肿吸收和功能恢复更快更好。然而也有人观察到:阿托伐他汀起效的时间较晚,无法尽早改善脑出血后早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不利于继发性脑损伤的早期控制。而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地塞米松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炎药物,也被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研究。然而临床上摈弃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脑出血,因为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不仅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会使得脑出血患者预后转归不良。因此,我们提出假说:短期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的新策略,可以通过促血管生成和强化的抗炎作用,改进脑出血治疗效果。本研究拟探索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对脑出血小鼠模型的早期治疗效果,评估该治疗方案能否产生比单用阿托伐他汀和单用地塞米松更早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胶原酶注射小鼠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五组:(1)假手术组;(2)对照组;(3)阿托伐他汀组;(4)地塞米松组;(5)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模型制作成功后,按上述分组和设定的固定剂量,在72小时内每24小时灌胃给药3次。通过以下实验来综合评价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使用磁共振扫描仪来监测小鼠颅内血肿的吸收情况,并使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足错步实验、Rota-rod转杆实验、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功能恢复情况;对于脑血流量、脑水肿程度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我们分别使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仪、脑水含量检测法和伊万思蓝外渗法的方法进行检测;应用细胞因子序列分析检测试剂盒来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生成细胞因子的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评估药物治疗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效果;以免疫荧光共染色法来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给药72小时后,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其血肿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流量恢复较快,且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程度较轻;促炎性细胞因子明显低表达,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明显高表达;氧化应激反应减轻且血肿周围的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的同时增殖明显增加。更重要的是,联合用药组在脑出血后一系列病理变化的改善情况上显示出了比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更早和比地塞米松单药治疗更好的结果。但是,从给药治疗7-14天后,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的效果开始显现,联合用药的治疗优势不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早期短时间应用可改善脑出血小鼠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神经功能缺失,比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更快和比地塞米松单药治疗有更好效果。但该作用不能持久,提示联合他汀和地塞米松治疗方案在脑出血中的应用需要早期应用和应用适当的时间。
其他文献
能源和环境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两大重要课题。为了发展高效能源转换储存器件和高效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催化剂是核心要务。针对能源和环境研究中几类重要的反
分析了采用自动焊及手工焊两种方式焊接的TA2纯钛板焊缝及母材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其在海水介质中的自腐蚀电位。结果表明:自动焊焊缝试样、手工焊焊缝试样和母材试样的自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通过制定总的护理管理目标(器械清洗一次性合格率、灭菌合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优化设计是电力行业领域的研究难点和热点问题,合理的自动化配网设计方案可以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减少运维成本,同时还可提高电能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直接提升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效益。在国内外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概述基础上,阐释了国内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南昌地区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为例,详细分析讨论了南昌地区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现状,指出了南昌
【目的】光热疗法(PTT)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极有潜力的癌症治疗手段。得益于纳米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研发了诸多性能优良的光热转换纳米材料提高疗效,其中配位聚合物纳米材料——纳米级金属-有机骨架(MOF)作为通用的纳米平台在多种生物医学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为了构建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和多种生物功能的光热转换纳米材料,我们通过模拟生物矿化法构建了功能蛋白辅助修饰的铁(Fe)-没食子酸(gallic ac
城市街道尘埃是污染物质在城市环境中传播的重要介质,是室内灰尘污染物和城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对城市土壤、水环境等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各种潜在的、直接的危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