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密集异构网络区域频谱效率与能量效率联合优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s,UDN)通过部署大量更低功耗、更小覆盖范围的小基站,缩短信号传输距离、提高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成为世界上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有效的绿色通信技术。由单一宏基站演变的包含多类型基站的异构网络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UDN技术下蜂窝网络通常基于二维空间建模并进行性能分析。随着网络水平致密化和垂直致密化方式的同时出现,基站的高度分布更加多样,网络部署呈现愈加明显的立体化。传统的二维模型提供的覆盖概率范围已经和实际网络情况不符合。一些研究将三维、二维模型同实际部署的网络进行比较,发现三维空间模型更加准确。本文针对网络传统建模分析不符合实际、具有局限性的问题,面向部署大量低功率基站的密集地区,对网络进行了如下研究:(1)基于随机几何理论中的三维泊松点过程,构建下行三层超密集异构网络模型,分析网络性能受基站密度的影响。基于该模型,给出三维空间目标用户与基站距离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而推导出各层基站覆盖率、各层用户平均可达速率、区域频谱效率(Area Spectrum Efficiency,ASE)和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EE)表达式,分析各层基站部署密度对ASE和EE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UDN中基站密集部署能够提高频谱效率,但基站密度超过一定阈值时,ASE增长变得缓慢,EE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各层基站密度关系比也对系统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基站密度的增加不能带来ASE和EE的无限增长,因此存在着合理的基站部署密度能够使网络性能呈现最优的情况。(2)基于对所构建网络模型的性能分析,进一步考虑无线通信网络中主要性能间的均衡问题和网络系统性能最优的问题。首先结合ASE、EE和成本效率(Cost Efficiency,CE)三者,构建多效率联合优化问题并确定了三者的目标函数,随后采用群智能算法中的萤火虫算法进行优化,把家庭基站密度作为其中一个变量因素,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系统性能最优时的基站密度数值。本文考虑的三维超密集异构网络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有关基站密度对网络性能影响的研究也可以为基站的部署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塑料电镀产品因具有质量轻、良好的装饰性、成本低等优点,常用于汽车、五金、卫浴等行业。然而,传统塑料电镀工艺的工序较为繁琐,且部分工序涉及高污染物的使用。如传统塑料电镀工艺中粗化工序使用六价铬这种高污染物。随着国家2015年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要求的提出以及《2020年福建省电镀行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南(试行)》的颁布,塑料电镀行业急需一种环保、可替代传统塑料电镀工艺的新型电镀工艺。本论文利用石墨烯基导电油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的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并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体验,与图像的对话沟通俨然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无法割裂的生活常态。如何对特征各异的图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和运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共同致力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图像数据存在数据体量大、信息密度低以及结构特征复杂的特性,传统的分类方法在图像数据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而成功实现图像分类的关键难点在于对图像数据潜在判
荧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工光源,广泛用于生活诸多领域。荧光材料作为pc-LED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研究人员的追捧。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硼酸盐型荧光材料进行研究,开发得到了三种新型的发光色可调的荧光粉,研究结果如下:1、由于易于控制激活剂的浓度,稀土硼酸盐是众所周知的良好的光致发光材料。K7Ca Y2(B5O10)3属于最近发现的硼酸盐家族,具有出色的非线性光学性能。
树木模型在景观设计、地理模拟、虚拟现实和其他三维图形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树木模型不仅可以用于生产逼真的计算机图形,还可以用来预测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在农作物种植和灾害防治上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树木结构的复杂性,创建树木模型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基于规则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树建模方式,其中Lindenmayer系统(L系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过程模型规则。通过一个预定义的通用模型或者修改
目的:研究聚酯类运动服产生汗渍异味的微生物学组学基础特征,通过与其他材质(纯棉、混纺)运动服面料中微生物菌群对比,明确聚酯类运动服中微生物特异性,为针对性消除异味提供微生物组学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0名居住在武汉市硚口区且满足纳入条件的志愿者,每名志愿者分别穿着聚酯材质、纯棉材质和混纺材质的运动服,运动至显性出汗,运动服室温下避光密封72小时后提取其中微生物菌群DNA,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
随着磁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WPT)技术在电动汽车、医疗器械、水下设备等新领域的不断拓展,MC-WPT技术在一些特殊金属环境下的应用问题亟需解决。航天器与潜水器等多采用金属外壳,MC-WPT系统耦合机构在壳体上镶嵌安装。考虑到金属壳体对结构强度的要求,壳体的开窗面积需要尽可能小,这使得耦合机构与壳体之
塑料制品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的特性,在日常生活被广泛应用。使用后的塑料制品处置不当会进入环境中,在环境物理、生物与化学的外力作用下,分解成“微塑料”。微塑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污染物,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存在于环境中的微塑料不可避免的进入人工湿地(CW)系统,影响人工湿地的运行、微生物活性及植物生长等。目前关于微塑料对人工湿地的生态学影响及人工湿地去除微塑料的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
抗生素是一类新兴痕量污染物,因其近年来在环境水体中被频繁检出而被日益关注,而四环素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城镇污水厂尾水排放,因此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强化对抗生素的去除非常必要。吸附法是去除水中痕量抗生素的一种实用技术,虽然在深度处理阶段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已经大幅下降,但因为成分复杂,使得以活性炭为代表的广谱性的吸附剂在针对以抗生素为代表的特定痕量污染物去除时效能有限,因此针对抗生素的特性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交通环境的日渐复杂,汽车带来的交通安全事故问题日益突出,亟待通过驾驶辅助系统以及高级自动驾驶技术等手段,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效率。其中,环境感知技术是自动驾驶汽车中的一个关键技术,作为汽车的眼睛时时刻刻识别着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并将识别结果传给汽车的决策规划层做进一步处理。本文以城市高速公路中行驶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深度视觉信息融合算法进行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含有高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畜禽养殖废水排放量增大,导致周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急需开发能耗低、运行简单且满足排放水质标准的处理工艺。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将微藻和活性污泥按5:1的接种比例混合培养,构建高效稳定运行的菌藻共生系统。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光暗比、曝气量以及藻菌停留时间因素对菌藻共生系统吸收营养物质以及微藻自身增殖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