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P--1源性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诱导以及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PV006的调节作用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噬细胞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根据极化表型的不同,将巨噬细胞分为M1和M2两种极化状态,M1型为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参与急性促炎反应,释放大量促炎因子,调节并促进Th1型免疫反应,具有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作用,但也会导致机体正常组织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构成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基础。M2型为选择性活化的巨噬细胞,调节创伤修复,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巨噬细胞表型的可变性和功能多样性是其重要特征,其分化受到各种微环境信号的诱导与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物(STA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促进M1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关键因子,激活上述两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巨噬细胞极化的紊乱能反应局部组织微环境的炎症状态,对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炎症部位M1和M2亚型平衡的改变亦预示着各种炎症过程的扭转以及治疗干预的可能。设计针对巨噬细胞极化的治疗策略,可能成为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属于唇形科植物蓝萼香茶菜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已发现该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和抗炎作用。本研究以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为靶细胞,采用经典的佛波酯(PMA)诱导的THP-1细胞分化模型,在体外模拟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的过程,再给予LPS和IFN-y刺激,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在此基础上,探究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PV006对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M1极化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分子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第一章建立THP-1源性巨噬细胞M1型极化诱导模式目的:确立THP-1细胞体外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的诱导条件,并检测该条件下M1型极化相关的细胞内信号分子通路活化状况及下游细胞因子表达。方法:采用PMA刺激THP-1成为巨噬细胞(M0)后,再用不同浓度的LPS+20ng/ml rhIFN-γ 诱导或用 1000ng/ml LPS+20ng/mlrhIFN-γ 诱导不同的时间,促使细胞向M1型极化,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初步确立诱导条件。利用 qRT-PCR 法检测 M1 型极化的 THP-1 细胞中 IL-1β、TNF-α、IL-6、IL-8 mRNA表达及ELISA法测定IL-8蛋白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1型极化的THP-1细胞中STAT-1和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状况。结果:200ng/ml PMA 诱导 THP-1 细胞 6h 至 M0 后,再以 1000ng/ml LPS+20ng/ml rhIFN-γ继续诱导24h,可见细胞由悬浮状态变为贴壁状态,由圆形转变为长梭形或纺锤形,并伸出若干触角。在上述诱导条件下,M1型极化的THP-1细胞中IL-1β、TNF-α、IL-6、IL-8mRNA及IL-8蛋白的表达均发生明显上调。细胞内p-STAT1和NF-κB p-p6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通过 200ng/ml PMA 联合 1000ng/ml LPS+20ng/ml rhIFN-γ诱导的 THP-1细胞发生巨噬细胞M1型极化模式,在细胞形态特征、下游炎性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内STAT1和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方面均提示这一诱导模式作为体外巨噬细胞M1型极化模拟系统具有可行性。第二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PV006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影响目的:建立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模型,研究化合物PV006在整体皮肤炎症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咪喹莫特乳膏连续诱导小鼠背部皮肤,引发出银屑病样皮炎,根据皮损炎症PASI样评分和组织病理HE染色,观察化合物PV006灌胃给药后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的实验性治疗作用。结果:(1)PV006-100mg/kg组PASI样总分值在d3、d5、d6明显低于同期的溶媒对照组;PV006-12.5mg/kg组PASI样总积分同溶媒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2)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PV006-100mg/kg组表皮部分角化不全并伴部分角化过度,棘层厚度和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减轻,Munro微脓肿少见,PV006-12.5mg/kg组在表皮层的改善弱于PV006-100mg/kg组,真皮炎性细胞中等程度浸润。结论:综合PASI样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灌胃给予PV006-100mg/kg化合物后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第三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PV006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调节目的:通过体外建立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M1型极化诱导模式,检测化合物PV006对M1型极化的调节作用,为深入探讨该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MTT法检测化合物PV006对THP-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化合物PV006作用M1极化的THP-1细胞24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qRT-PCR法检测IL-1β、TNF-α、IL-6、IL-8mRNA表达、ELISA法检测IL-8蛋白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STAT1和NF-κB通路活化的情况。结果:0.78125μg/ml及以下浓度的化合物PV006作用THP-1细胞24h,对细胞生长增殖无明显抑制。不同浓度PV006干预24小时可在镜下观察到巨噬细胞作M1极化处理后未表现出M1型极化细胞明显的长梭形或纺锤形,大部分细胞仍表现为圆形。化合物PV006可不同程度地下调M1极化时优势表达的IL-1β、TNF-α、IL-6和IL-8 mRNA及IL-8蛋白水平,并呈剂量依赖趋势,细胞内p-STAT1和NF-κB p-p65表达降低。结论: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PV006通过影响细胞形态改变、下调炎性因子基因、蛋白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内STAT-1 Tyr701位点和NF-κB p65 Ser536位点磷酸化,发挥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的作用,这可能是该化合物发挥抗炎作用的机理之一。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不知不觉中已渗透各学科的教学领域中,对各学科的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文学是“美”的同义词,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更是文学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一朵朵芳香四溢的奇葩。因而语文教学首先应有一个“美”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地融入诗情画意中。运用多媒体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
该研究系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1987年在中山市鼻咽癌高发现场部分(34个镇区中的16个)镇区,对年龄位于25~69岁之间的当地户口自然人群,用EB病毒VCA/IgA、EA/IgA间接免疫酶血清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0分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
目的: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是一种继发于齿状核-红核-橄榄核神经通路受损后的迟发性跨突触变性。影像学上表现为延髓腹外侧异常信号,易被误诊为脑肿瘤、脑梗塞、脱髓鞘等疾
电路板设计是电子线路设计人员和电子爱好者们应该具备的最为基本的技能之一。如何快捷、高效、准确地完成电子线路的设计工作,决定了整个电子系统设计的进度和性能。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电路变得越来越复杂,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加之新型元器件层出不穷,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已经无法依靠手工来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路板已经成为电路板设计制作的必然趋势。Protel 99se可完整实现电
为证实小檗碱的口服是否具有体内抗肿瘤作用,该实验着重研究了对小檗碱对小鼠S肉瘤,人鼻咽癌和结肠癌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并研究了小檗碱对肿瘤细胞周期以及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
目的:确定哮喘病人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生活方式水平,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如果具有较好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水平,就会采纳有利于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临床护
CAI是英文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简称。  由于CAI具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如何合理选择一种适合
多媒体技术是人类在信息时代的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多媒体技术强调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育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拓展,扩大了教育教学功能。它能够增加例证的数量和范围,扩大学习者活动的空间。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无止境地扩展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更好地承担知识与科技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是学生开始真正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开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有着极大地学习热情,但是由于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学生逐渐对所学的东西失去兴趣和好奇心,而且课堂学习气氛不够浓厚,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等,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相对落后。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将分析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的地方,并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一、现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