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青年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ui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历史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对五四时期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陈独秀、张伯苓、李大钊、鲁迅、胡适、蒋梦麟等人的青年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本文共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的论题,说明本文研究的方法与意义,以及一些相关概念的解释。 第二部分“五四时期青年教育问题的凸显”,作为本文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救亡兴国的探索到提出改造国民素质思想;青年在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心中确立地位;青年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五四时期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对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蒋梦麟、张伯苓等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青年教育思想的梳理,把五四时期的青年教育思想分为四个方面进行揭示:道德教育是五四时期青年教育的核心;人生观教育是五四时期青年教育的哲学反思;人格教育是五四时期青年教育的目标设计;五四时期青年教育的主要分歧。 结束语,从现今青年教育应当注意人生观教育、应当注意教育的长远效果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五四时期的青年教育思想对新时期的青年教育工作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公民素养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而作为公民素养之一的科学素养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实力
期刊
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为基础,制订切实可行、具有一定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原则和标准,并以实例说明其可行性.其中原则部分从理论与
目前许多程序设计教科书和教学软件均不能给出从需求解的问题到可执行程序的设计过程。这给讲授和学习程序设计均带来极大的困难。薛锦云教授率领软件形式化和自动化课题组在
论文对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实质,及其可能对中国学校道德教育未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透过道德教育哲学、语义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考察,论文认为
萨马兰奇在谈论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时说:“21世纪各大洲竞技发展不会平衡;走学院化发展道路将是总趋势.”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多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研究一运用特征枚举法,结合特征词分类法及合并化简规则,对1000名高中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并对性别角色观传统与现代的分类进行探讨,以了解高中生性别
本文旨在从认知的角度对文化缺省和文化冲突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Minsky的框架理论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因为它能够更有效、更合理地解释这两个现象.框架是以等级层次储存于人
近几年,北京市健身房发展迅猛,TheSPA健身俱乐部、倍力健身俱乐部等国际健身资本纷纷抢滩京城;青鸟、浩沙等国内商家也不甘示弱,加快了发展步伐。为规范管理,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