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是古汉语词义演变规律和系统性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所谓核心义是指贯穿於一个词所有相关义项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词义发展的大致方向。与传统的引申理论相比,核心义的分析是相对静态、稳定的特徵提取和描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的木部和艹部字(所代表的词)进行核心义分析,并通过木部、艹部字的情况归纳和补充核心义理论。 绪论部分第一、二节回顾了古汉语词义系统和相关规律的研究现状,以及核心义在其中所处的位置。第三节是对本文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说明。主要用到本义抽绎、同源系联、归纳/演绎等方法,有时需结合考古、生物等其他领域的成果综合分析。第四节就目前核心义的表述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使其更精确和规范。 第一章是对木部、艹部字主要特点的归纳:其一,多与竹、禾、麦、豆、舟、手等部混用或发生讹误;其二,多植物、宫室、车马、器用之名。本章对名物考据的历史作了简要介绍,解释了葥、菊和林檎的得名原因,根据核心义分析的需要,将名源探索分为三类:第一类,无法确知其名称由来的,搁置不议;第二类,音转音译等要排除在引申义列外;第三类,命名理据和词义的引申脉络有内在一致性的,可归入核心义的统摄范围。 多义词各个词义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字词关系并不对应。第二章以木部、艹部字为例,说明三种特殊情况:第一种异词同形,同形字不在同一引申义列中,应当剔除;第二种派生同形,只要意义间存在关联,就当作一个词处理,可以推求核心义;第三种同词异形,词是音义的结合体,不同字形可以归并为一个词,用常用字形表示,进而求其核心义。 第三章探讨核心义的来源,将核心义放入广义的同源系统中,通过比较核心义与语源义之间的异同,总结出两者主要存在四种关系,即核心义承袭自语源义,基本上在同源的框架中;核心义与语源义相异,在本义上发生转折;有语源义但词义引申不远、意义单一,核心义不明确;核心义与语源义同一起点,无法追溯更上层的概念或意象。 第四章个案研究,分析了薄、荷、葺、蔟、蓄、芮等三十多个词的核心义,并从实例中解决词义有阅的问题,如:整理多义词义项、辨析同义词、对名词作出确切解释。 核心义在古汉语词义分析以及实际的教学上都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将核心义理论应用於汉语的木部和艹部字,推求出各个多义词的核心义,解决相关问题,希望能弥补现有理论的不足,使其更为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