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股票价格作为证券市场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是证券市场发挥其最基本职能的关键。证券市场运用股价的信号机制引导资本进行有效配置,以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其良好的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价格作为证券市场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是证券市场发挥其最基本职能的关键。证券市场运用股价的信号机制引导资本进行有效配置,以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其良好的运行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健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作为新兴市场,中国证券市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期存在着股价“同涨同跌”的现象,资本配置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与股票市场迅猛发展形成强烈反差。为有效发挥股票价格引导资本配置的作用,必须提升股票价格所承载和传递的公司特质信息量,即股价信息含量。股价信息含量代表着公司层面信息含量,是衡量证券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标志。从微观层面来看,上市公司披露的盈余信息是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不对称和两权分离的双重背景下,上市公司基于机会主义或非机会主义动机,通过不同盈余管理方式调整或扭曲盈余信息,向投资者传递判断和估计经济收益的信息,影响其买卖决策,进而影响着基于投资者交易形成的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大小。鉴于此,本文对盈余管理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及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现状,并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理论对盈余管理和股价信息含量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本文以2009-2014年期间沪深A股233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沿用Fama-French月度三因子模型计算股票非系统风险,以此度量股价信息含量,并分别实证检验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与股价信息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信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本文进一步发现,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及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交易下,盈余管理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程度均会发生变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全方位考察了盈余管理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不仅分析了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性质及其经济后果,并区分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路径差异,对盈余管理与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补充,为加强会计监管、改善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与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债务人自行管理是一种企业控制经营权的分配模式,其内涵是债务人管理层在重整期间继续保留经营控制权,并主导企业的重整、经营事务。该模式有助于调动债务人参与重整的积极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随着国内经济的繁荣发展,现在父母们都是从小时候的苦环境走过来的。日子好了,孩子少了,对于孩子的教育将受到更多80、90后家长的关注。
光纤传感技术是一项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兴发展的传感技术,其特点是用光纤取代电路电线作为传感和传输的通道与媒介,信息以信号光为载体在光纤中传播。外界的温度、应力、折射率等物理参量的变化会改变光纤中光波的参量,通过检测波形的变化就可以来感知外界物理量。目前,光纤光栅制成温度和应力传感器经过组成传感网络后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而一些折射率、加速度、生物等方面的传感应用也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人们对于传感
近年来,随着我国斜拉桥在数量,跨径上的不断发展,新兴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也应运而生。钢混叠合梁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研究的新型结构,其将钢梁和桥面板用连接件连接成整体使两者共同受力,这不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并且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在叠合梁斜拉桥上发生的诸如地震,台风,桥梁车撞船撞,桥梁火灾等桥梁应急事故的频率也在日益增长,由此造成的人员伤和财产损失情况也愈加严重。因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组织结构,金融机构治理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领域。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丑闻,以及次贷危机、雷曼公司倒闭
微博数据的情感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其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民众对于热点话题的情感倾向。但是这类文本数据往往面临着稀疏性强和噪声大的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成为威胁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最突出的一类社会问题。由于环保问题的复杂性,资源、信息、技术、人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继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后发展出的社区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社区养老不仅能够满足老年
本篇论文统计了2013年至2016年资金在A股二级市场上的举牌事件,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统计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资金二级市场举牌的市场反应及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对于资金
深度学习是近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人脸识别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开始进入工业应用阶段。但是,现有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