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杂交手术在多节段颈椎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在多节段颈椎病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采用颈椎非融合和融合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共3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29-58岁,平均39.4岁。其中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脊髓型颈椎病16例、混合型颈椎病9例。所有患者均行单间隙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杂交手术,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按Odom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C2-7活动度、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3.6个月。3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1例患者出现人工椎间盘假体松动,余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移位,14例患者出现吞咽不适,4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及SF-36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Odom标准评估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7.4%,C2-7活动度较术前减小,而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增加。结论颈椎非融合与融合杂交手术在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满意,在彻底减压的同时能够保留非融合节段的活动度,为脊柱外科医生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提供了多一种选择。第二部分颈椎杂交手术与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疗效比较目的比较颈椎杂交手术与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6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2例行颈椎杂交手术,30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通过Cobb角测量法在颈椎过伸过屈位片上测量C2-7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是杂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融合组(P<0.05),两组间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及SF-36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C2-7活动度较术前减小,但是杂交组恢复的好而且快一些,两组患者临近节段活动度均比术前增加,但是融合组更为明显。结论颈椎杂交手术与融合手术疗效相当,但是相对于融合组,杂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而且杂交手术还能减少临近节段活动度的代偿,能够减少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第三部分三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三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采用三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共6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为31-55岁,平均42.4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手术并发症,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按Odom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C2-7活动度、手术节段及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6个月。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及SF-36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Odom标准评估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3.3%,C2-7活动度、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变化不大。结论三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安全可靠,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在彻底减压的同时能够保留颈椎的活动度,但中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