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难”,长期以来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成本有关,政治关联可以改善企业资源环境,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促使企业融资更加便利,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基于此,本文从以中组部18号文引发的具有政治背景的官员独立董事辞职风波切入,区分国有和民营控股两种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探讨政治关联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提出有关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企业“融资难”做出贡献。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了独立董事、信贷融资和融资约束有关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为理论基础,考量中组部18号文引发的具有政治背景的官员独立董事辞职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文章搜集了2012年至2015年A股上市公司官员独立董事辞职5090个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官员独立董事政治背景和企业信贷融资和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区分政治关联强度、产权性质不同的公司,以检验官员独立董事在企业融资方面的具体作用以及官员独立董事辞职产生的经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联能够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区分政治关联强度,低政治关联的企业更具有寻租动机,与其信贷融资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高政治关联背景的独立董事与企业的融资行为关系并不明显,可能因为高政治关联的独立董事在数据选取期间受到政策影响,对国家政策更加敏感,从而证明了政策对官员兼职和企业寻租的规制作用。进一步考察18号文这一外生事件对企业信贷和官员背景独董关系的影响发现,国家政策的冲击使得官员独董的政治关联带来的融资便利作用消失,且拥有高政治关联背景独立董事的企业在文件下发前后信贷融资差异更加显著。由此可以推断在无资源优势的非国有企业中的官员背景独董为企业融资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国有企业官员独董背景所发挥得政治关联作用对企业融资影响并不明显。考察政策冲击前后企业融资约束的情况,企业的官员独董背景在政策前可以减少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被政策冲击后该作用不复存在。最后,本文提出了简化独立董事的职能、完善独立董事机制,完善信贷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企业融资环境等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