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子导体的制备及其在透氢方面的应用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质子导体La1-xSrxNbO4-σ(0≤x≤0.2)、La1.95M0.05Ce2O7-δ(M=Ca,Sr,Ba)、 La2-xSrxCe2O7-σ(0≤x≤0.2)和质子-电子混合导体La1.95Sr0.05Ce2O7-δ/La0.9Sr0.1CrO3-δ。采用XRD、SEM及交流阻抗谱等技术对试样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含水蒸气或CO2等气氛中的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对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氢浓度和温度对混合导体透氢膜透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r的掺杂量对LaNbO4和La2Ce2O7质子导体的微观形貌产生了影响: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试样的裂缝和闭气孔逐渐减少,试样的致密度逐渐增大。XRD分析结果表明:1500℃烧结的试样La1-xSrxNbO4-σ(0≤x≤0.2)均形成了单一的褐钇铌矿型结构,1500℃烧结的La2-xSrxCe2O7-σ(0≤x≤0.2)均形成了单一的萤石型结构。不同离子掺杂的质子导体La1.95M0.05Ce2O7-δ(M=Ca,Sr,Ba)均形成了单一萤石型结构,并且掺Sr的试样致密度更好。化学稳定性分析表明质子导体La1-xSrxNbO4-σ、La1.95M0.05Ce2O7-δ和La2-xSrxCe2O7-σ在含水蒸气或CO2的气氛中均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Sr的掺杂量对LaNbO4和La2Ce2O7质子导体的电导率产生了影响。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试样La1-xSrxNbO4-σ和La2-xSrxCe2O7-δ的电导率均先增大后又降低,在掺杂量X=0.05时获得最大值。并且,这些试样在湿润的5%H2-Ar气氛下的电导率要高于干燥的空气气氛中的电导率。La0.95Sr0.05NbO4-σ在湿润的5%H2-Ar气氛下800℃时电导率高达3×10-3S/cm。La1.95Sr0.05Ce2O7-δ在湿润的5%H2-Ar气氛下800℃时的电导率为2.2×10-2S·cm-1,电导活化能为1.284eV。不同离子掺杂的试样La1.95M0.05Ce2O7-δ(M=Ca,Sr,Ba)中,La1.95Sr0.05Ce2O7-δ具有最高电导率。选取La1.95Sr0.05Ce2O7-δ作为质子导电相和La0.9Sr0.1CrO3-δ作为电子导电相在1550℃下烧结成混合导体。混合导体中的两相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两相均匀分布,晶型清晰,结构致密。混合导体透氢膜的透氢量随着测试温度及氢浓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厚度为2.3mm的膜,800℃时,在50%H2/N2气氛下其透氢量为0.11ml·min-1·cm-2。
其他文献
<正> 一 1965年第一期《文史哲》发表了牛致功同志的《怎样认识班固的历史观》一文,对我评价《班固与〈汉书〉》的历史观点部分提出批评。我阅读这篇文章以后,得到启发,再检
本文叙述了国内页岩油深加工产业发展的背景,介绍了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评价了国内页岩油深加工的技术水平,最后对页岩油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概要:我国IT行业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规模与影响力,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庞大的产业规模与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带动我国经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
本文考察见于吴方言台州片的一个语音现象--"嘎裂声中折调"。中折调最早是赵元任先生在黄岩发现的,他认为这是由于有个喉塞音在中间把音节一切为二。本文用实验语音学材料揭
浅议财务审批“一支笔”/刘治平近来,有些财会期刊对“一支笔”的是非、利弊展开了争议。有的认为,实行财务审批“一支笔”,有利于严格把关,克服多头领导、乱批条子、乱开口子,避免
从2017年10月起,国家上收监测权,国控断面实施采测分离规定,今年1-8月南沙区(以下简称“我区”)蕉门水道蕉门断面水质总磷浓度达到0.17mg/L,同比上升142.8%,水质从Ⅱ类下降到
<正>一、案例背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这是英语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
清末,警察机构未建之前,北京城的治安由步军统领衙门维持,具体职能包括:守卫、断狱、门禁、编查保甲、缉捕、巡夜、执行禁令、救火、发信号炮等。从1900年至1937年北平沦陷前,
研究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现状,检测三者的影响因素及分析三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心理健康护理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持。研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合成化学在金属促进或催化的反应和非金属促进或催化的反应两大领域迅速发展,他们可以做到,在温和的条件下,对反应的选择性进行很好的控制。但是,他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