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小说史上,《镜花缘》是一部特色鲜明但争议较大的作品,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小说也因其“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兼顾九流,旁涉百戏”,被有的学者称之为“杂家小说”。全书以百花聚散为线索,叙述了唐敖、唐小山以及百花聚首后的一系列活动。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结构上,都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小说作者李汝珍灵活运用《山海经》的创作模式,将神话和现实融为一体,亦庄亦谐地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并寄予了一定的社会理想。小说通过对海外诸国奇花异草、奇禽异兽及各种游艺的描写,充分显示了该书“炫学”的特点;同时在展现海外诸国见闻的过程中,作者对社会进行批判,将自身对于社会的诸多不满转化为谐趣打闹,又在卖弄学问中求得心理平衡。《镜花缘》对“妇女问题”的展示与思考一直被学术界所赞赏,很多学者称赞它“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小说继承了明末清初以来世情小说彰显女性的传统,塑造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女性形象,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进行了大胆挑战。小说从不同方面对妇女问题进行思考,表现出了作者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等进步思想。但是,在小说中作者没有正确处理好自身学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因其人物形象是建构在自己的才女理想之上的,故其作品中的百位才女形成了一个类型化的才女群体,缺乏鲜活的个性,对女性命运的表现也缺乏《红楼梦》那种刻骨铭心的悲剧意味。同时,由于作者是以男性的角度来写女性的,小说中体现的仍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意识,其女性观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镜花缘》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颇有特点。全书总体结构属“游记体”,即以唐敖、唐小山的两次海外游历模式来展开叙事,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表现丰富的社会内容。小说还采用了限制视角和全知视角穿插使用的手法,以唐敖、唐小山、孟紫芝这三个人物为线索,通过他们的游历行踪将全书串联起来,既达到了“炫学”的目的,也使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