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窒息法建立大鼠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大鼠心肺复苏(CPR)后心肌损伤相关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心肌损伤与血浆microRNA表达变化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血浆microRNA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uley(SD)大鼠64只,体重270g-330g之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N=32),假手术对照组(A组)、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组(B组),每组再按气管切开后(A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B组)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分为4个亚组(即A3、A6、A12、A24、B3、B6、B12、B24组,n=8)。B组采用窒息法建立CA-CPR模型,A组仅施行麻醉,气管切开,血管穿刺等操作,不窒息、不复苏。各亚组于相应时间点取静脉血,低温离心后取血浆放置在-80℃冰箱保存,用于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损伤相关血浆miR-1、miR-21、miR-126、miR-133a、miR-208a、miR-210、miR-320、及miR-499的表达水平,以2-△△Ct计算microRNA的相对表达量,并以相对于A组microRNA的表达升高5倍或下调0.2倍为明显变化的标准。 结果: 与A组相比较,B组大鼠候选microRNA在各时间点均有明显的变化,miR-1,miR-133a,miR-499在各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升,其中miR-1、miR-133a在ROSC后6小时相对表达量最高,miR-499在ROSC后12h相对表达量最高。miR-126在3h、6h、12h的相对表达量均出现明显下调,而在24h则出现上调趋势,miR-21在各时间点均出现明显下调趋势,其在ROSC后12h相对表达量最低。miR-210、miR-320在3h、6h、12h的相对表达量均出现上调趋势,而在24h其相对表达量则出现下调。miR-208a在假手术组中未检测到表达(Ct值>40),而在CA-CPR后ROSC组则检测到其存在,四个时间点检测到的Ct值分别为34.25±0.76,33.75±0.64,35.93±0.58,37.76±0.96(P<0.05或0.01)。 结论: 1.大鼠CA-CPR后心肌损伤相关血浆miRNA相对表达量有明显的变化。 2.大鼠CA-CPR后心肌损伤相关血浆mi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相关性。 3.其中microRNA-208a最具成为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