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技术是一种精确的放疗技术,它能够提高放射治疗的增益比。随着3DCR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治疗中的应用使提高肿瘤放疗剂量减低放疗反应成为可能,并且有希望提高NSCLC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制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放射靶区的确定,它关系到肿瘤的控制率和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决定了放疗的成败。然而,现有的影像学手段尚无法显示肿瘤的亚临床病灶,所以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精确的确定靶区尤其是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已成为放疗医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也是最难掌握的问题。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病理学的方法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瘤体周围亚临床病灶的浸润范围(microscopic extension,ME),为实际工作中临床靶区的确定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共收集2003年2月至2003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79例,所有标本均送检于该院病理科。符合要求的标本69例,其中腺癌30例,鳞癌39例。将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常规固定、制片、HE染色,在光镜下对切片进行病理分型及肿瘤组织<WP=4>分化程度的判断、观察是否有肿瘤细胞的脉管浸润;用肉眼观察切片确定肿瘤边界并标记,在瘤体周围的正常肺组织中寻找单个癌细胞或小的癌巢等亚临床浸润灶,在光镜下用目镜测微器分别测量亚临床病灶距瘤体边缘的浸润距离,每张切片记录一个最大值。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的显微浸润范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观察病理切片167张,腺癌64张(38.3%),鳞癌103张(61.7%)。⑴ 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其亚临床病灶的浸润范围不同(t=4.129, p=0.000<0.05),腺癌的ME为1.95±1.38mm,鳞癌的ME为1.03±1.42mm。⑵ 无论是腺癌还是鳞癌,有脉管浸润者其亚临床病灶的浸润范围均大于无脉管浸润者,有脉管浸润的标本中,亚临床病灶的浸润范围分别为腺癌2.70±0.66mm、鳞癌2.02±1.66mm。⑶ 同一病理类型中,CT图像上有毛刺征的肿瘤显微浸润范围大于无毛刺征者,鳞癌中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303, p=0.028<0.05),腺癌这一差异不显著(t=0.325, p=0.746>.05)。 ⑷ 肿瘤最大径≤3cm和>3cm的腺癌其ME分别为1.26±1.46mm和2.68±0.80mm,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4, p=0.000<0.001);肿瘤最大径≤3cm和>3cm的鳞癌其ME分别为1.77±1.25mm和0.88±1.41mm,二者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442, p=0.016<0.05)。⑸本研究中,同一病理类型中,无论是腺癌还是鳞癌,肿瘤位于中央部位还是周边部位对亚临床病灶的浸润范围影响不显著(t=-0.258, p=0.797>0.05; t=-0.906, p=0.370>0.05)。腺癌及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对亚临床病灶浸润范围的影响不显著(t=0.681, p=0.499>0.05; t=-0.707, <WP=5>p=0.481>.05)。⑹据方差分析结果,同一病理类型中,不同T分期间ME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ADC=3.780, pADC=0.028<0.05; FSCC=3.227, pSCC=0.044<0.05)。⑺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鳞癌中不同N分期间ME存在显著差异(F=4.343, p=0.006<0.05),而在腺癌中未发现这一差别有显著性意义(F=1.679, p=0.195>.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和鳞癌的亚临床病灶的浸润范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腺癌的ME明显大于鳞癌的ME,要包括95%的亚临床病灶,腺癌至少要外放4.21mm,鳞癌外放3.32mm构成临床靶区(CTV)。本研究中,同一病理类型的肿瘤中,脉管侵犯、肿瘤的大小、T分期等因素对肿瘤亚临床病灶的浸润范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N分期对ME的影响在鳞癌中有统计学意义,在腺癌中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解剖位置及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对亚临床病灶浸润范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