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专业大专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状态特质焦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护生一般资料、一般自我效能、状态特质焦虑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为选择有效的护理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泰山医学院2004级护理专科生148名、华北煤炭医学院2006级护理专科生104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收集资料,直接使用在校期间进入学生档案的课程成绩作为学业成绩。应用SPSS V13.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处理。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一般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不同分组大专护生在自我效能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各方面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F检验进行一般资料不同分组间的自我效能、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学业成绩的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学业成绩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状态特质焦虑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别以自我效能、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各因素为自变量,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和预测作用;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各因素、自我效能感、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为自变量,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和预测作用。结果1.自我效能、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业成绩与状态焦虑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23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业成绩与特质焦虑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19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状态特质焦虑水平和常模的差异。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而言,大专护生焦虑水平均低于常模,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影响大专护生自我效能、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单因素分析。大专护生排行老大的状态焦虑程度低于排行老小的,P<0.01;排行老大的特质焦虑程度低于排行老小的,P<0.05。担任学生干部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非学生干部,P<0.01,担任学生干部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均低于非学生干部,P<0.05和P<0.01,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护生之间的自我效能有差异,P<0.05,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护生之间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有差异,P<0.05。勤工俭学频率不同的护生之间的自我效能、状态焦虑均有差异,P<0.01和P<0.05。对生活环境满意的护生自我效能高于对生活环境不满意的护生,P<0.05,对生活环境满意护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低于对生活环境不满意的护生,P<0.01。4.影响大专护生学业成绩的单因素分析。担任学生干部的学业成绩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对生活环境满意护生的学业成绩高于对生活环境不满意的护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影响自我效能、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多因素分析。分别以自我效能、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为因变量,以学生来源、在家中排行、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学生干部、经济状况、对生活环境是否满意、勤工俭学频率为自变量,α=0.05,结果显示,是否学生干部、经济状况、对生活环境是否满意、勤工俭学频率四个变量联合预测自我效能26.3%的变异;在家中的排行、是否学生干部、经济状况、对生活环境是否满意、勤工俭学频率五个变量联合预测状态焦虑28.6%的变异;在家中的排行、是否学生干部、经济状况、对生活环境是否满意四个变量联合预测特质焦虑25.2%的变异。6.影响学业成绩的多因素分析。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以不同生源地、在家中排行、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学生干部、经济状况、对生活环境是否满意、勤工俭学频率、自我效能、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系数的检验水准α=0.05,结果显示,是否学生干部、对生活环境是否满意、自我效能、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五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能联合预测学业成绩13.0%的变异。结论1.大专护生的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之间呈正相关,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学业成绩之间呈负相关。2.大专护生自我效能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呈负相关。3.对大专护生学业成绩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自我效能。对大专护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对生活环境是否满意。对大专护生自我效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是否学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