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黄合剂Ⅰ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型黄疸的临床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Ⅰ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型黄疸在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的疗效以及治疗的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型黄疸患者 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黄合剂Ⅰ号口服,对照组(30例)仅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等指标。   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在主症积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后治疗组在“身目色黄”、“小便色黄”、“困倦乏力”、“大便秘结”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降低患者TBIL、DBIL、ALT、AST指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效果,并在TBIL、DBIL、ALT、AST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型黄疸患者,降黄合剂Ⅰ号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降低生化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与人体舒适度实验,研究不同的气流扰动模式对红外热图成像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确定一种最适宜于人体红外热成像检查的气流扰动模式,以便于指导针灸干预亚健康临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和劳动条件及交通状况的改善、肥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患病率与日俱增,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腹型肥胖越来越受到广
目的:通过对急性湿疹患者血清IgE、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测定,并将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中医药治疗急性湿疹及中医辨证寻找微观理论依据,使中医症候客观化,为中西医结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