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华法案对美国华裔男性的身份影响及其身份建构—以《金山勇士》和《吃碗茶》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zs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排华法案是华人移民史上沉重的一笔,自1882年颁布以后,一系列的法案给华裔特别是占多数的华裔男性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汤亭亭的《金山勇士》描述了排华法案颁布前至撤销后这一时期华裔男性的生存状况,探索了华裔男性移民美国的经历,重构了华裔历史。尽管排华法案在1943年撤销,但其对华裔社会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消除。朱路易的《吃碗茶》描述了从单身汉社会转型到家庭社会期间的华人社团,揭发了造成几代华人单身汉“虚弱无力”的美国种族主义的种族灭绝法律和政策。  本文以《金山勇士》和《吃碗茶》为研究对象,采用种族和性别身份理论,并结合Lisa Lowe关于移民法案的相关理论,通过探讨排华法案对华裔男性生活模式和身份构建等方面的影响,剖析了引起华裔男性身份危机原因,进而提出了构建种族身份和性别身份的途径及其意义。  本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排华法案的背景,汤亭亭的《金山勇士》和朱路易的《吃碗茶》,以及论文分析运用的相关理论。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排华法案对华裔男性的影响。排华法案将华裔男性种族化和性别化。由于外界的歧视和迫害,华裔移民不得不集中在唐人街,孤立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美国主流社会将华人视为他者而将他们边缘化。由于排华法案禁止中国女性移民的进入和种族通婚,华裔男性很难建立正常的家庭模式。他们生活在单身汉社会中,逐渐丧失了成为父亲和丈夫的权利。第三章,讨论了作品如何积极构建华裔男性的种族身份和性别身份。重建自己的历史和颠覆美国主流社会强加的刻板印象,华裔男性寻求到自己的声音。最后一章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其他文献
中介语变异向来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对影响中介语变异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试图找出隐藏在中介语的各种变异现象
《已知的世界》是美国黑人作家爱德华·P·琼斯写的一部关于黑人奴隶主的小说,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纵观小说其诸多方面令读者感到陌生,这似乎与小说备受关注有某种联系。因
民国精神也许不太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而我的作品想表达的思索是,我们在当下的这种生活状态是否真的正确。  ——金酉鸣  去年,影像评论人海杰在自媒体上发起了“自助餐”艺术家工作室开放计划,5月中旬,在黑桥光华艺术区37号,名为“一次未完的影像烧烤”的工作室开放引来好几百人的参观,在这次项目中,我看到了有关金酉鸣的介绍,也第一次知道了他那组独具特色的作品《见证百年》。这组在视觉上没有创作者任何情
性别差异在语言中广泛地存在,尤其体现在人们的交流中。随着现代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近些年来,研究性别语言的学者们重点分析了男性与女性在交际特点上的不同,并通过这些研究